曹蔚华
黄山,我来了。
请不要埋怨我们的人头攒动和车马云集,皆因我们仰慕你的秀美巍峨。
刚过7点,北山脚下已是“旌旗猎猎”,各路旅行社的小彩旗迫不及待地相互打着招呼,召唤着各自的团友。头戴黄帽、胸佩方牌的庞大“散客团”更是夺人眼球。导游是位中年汉子,声音洪亮、目光炯炯,指令简洁有力,组织游刃有余,颇有在部队大融炉锻炼过的气场。他戏谑自己是“冒牌(帽牌)团”团长,振臂高呼:“大家来自不同的地方,今天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走到了一起,明天我们就要各奔东西,所以我们要珍惜这来之不易的缘分,互相尊重,既玩得开心,也处得愉快。只要是‘小黄帽’,我和我的伙伴就会随时为您服务!”山高路陡,景多人拥,走着走着,大部队就散了,但无论走到哪里,身边总会出现手拿小黄旗的散客导游为我们指点迷津。为敬业的散客导游点赞!
人生路上,我们一路走来,不断有人加入,也不断有人离开,很多时候与我们并肩同行的,就是这些以前没有交集、以后各自天涯的陌路人。有缘同行,即使短暂,也弥足珍贵。因为行进中,温暖我们的永远都是同行者的情谊和挚爱。
百步云梯处,一位年轻的“虎爸”一边为年幼的儿子擦着头上密密麻麻的小汗珠,一边耐心地鼓励精疲力尽的孩子:“加油,儿子!过了云梯,咱们就能看到迎客松了,来黄山不看迎客松就像去北京不爬长城一样。我知道你累了,但是爸爸背着你看迎客松和你自己爬过云梯看到迎客松时的感受和心情是完全不一样的。我们可以爬慢点,但是你一定不能放弃……”走在父子身后的我,闻听此言,顿时想起日前网络热传的“父亲湿透为儿打伞”的照片,有人这样诠释照片的真谛:“作为父亲,我可以为你遮风挡雨,但路还得你自己走。爸爸左手提的是事业,右手撑起的是希望,背上扛的是风雨,给不了你最好的,但给了你全部。”我想,此时此刻,父亲的陪伴与鼓励,就是儿子前行路上最强大的力量和最温暖的支撑。
下山途中,偶遇一对来自贵州的老夫妇,并有幸与他们同行一程。老爷子今年已经72岁高龄,却依然精神矍铄、大步流星。比他小4岁的老伴满头银发,拄着登山杖紧随其后。攀谈中得知,阿姨是贵州一所高等院校的退休教师,老两口退休后,便制订了一个远足计划:趁腿脚还灵便,每年至少爬3座名山,在73岁之前遍游祖国的名山大川。之后,就将目标锁定在不太费脚力的江河湖泊和人文景观上。谈起游览过的名山,一身书卷气的阿姨如数家珍。她骄傲地说,这两年他们已经爬过泰山、九华山、武台山、峨眉山和黄山,看现在的身体状况,还可以多爬几年呢。分手时,阿姨送我几句箴言:“姑娘,要多出去走走看看,读万卷书当然重要,行万里路更有不同的意义,旅行让你和生活密切接触,从中你会学到很多书本上没有的知识,学会了与自然的相处,也就学会了与人生的相处。”
我们都是红尘里匆匆前行的过客,错错落落走在时光的山路上。一个人独自行走,山水相忘,孤独面对,是一种浮世清欢;两个人携手同行,彼此关爱,相互扶持,是爱情里的山长水阔。拥挤的尘路上,相遇,是前世修来的缘分;挥别,是无法左右的定数;而陪伴,是风雨与共的承诺。
一剪闲云一溪水,一程山水一年华。唯愿人生路上有人陪你一起翻越每一座大山,趟过每一条湍流,一起和冷暖交织的时光慢慢变老。不问来路,不问归期,执手相望,岁月静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