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中晚报数字报

2017年12月29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

父亲

发布时间:2017-12-29 08:53:27  

□王慧玲

爷爷在父亲7个月大时便离开了人世,父亲从没有享受过父爱。而父亲却将自己幼年时便在心中蕴积的对父爱的渴望,制成特别的奶酪,以自己的身体力行呈现给自己的四个女儿。

奶奶在失去丈夫的旧社会,靠给地主家打工拉扯大我3岁的伯父和7个月大的父亲,历尽艰辛。父亲直到解放后,17岁才得以跨入学校的大门。父亲小学时连跳三级,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初中,以更加优异的成绩迈入高中大门,又顺理成章地考入大学。

因为贫困、因为孝顺,父亲遵从奶奶的意愿未去大学深造,而是回乡务农、教书。倏忽间改变了本该灿烂的命运。

20世纪70年代初,为了改变农村求医问药难的现状,父亲毅然弃教从医,当上了一名行走于乡间的赤脚医生。父亲态度和蔼、谦虚,对待病人,无论贫富,一视同仁,背着自制的木药箱,行走在大队方圆几十里的村村庄庄。大队广播里经常有父亲的大名传扬。大雨滂沱的夜晚,父亲不讲代价出急诊;遇到一贫如洗的病人,父亲分文不收,照样治病救人……印象中,父亲没睡过一个囫囵觉,没过过一个节假日。父亲常说:“人可以放假,病人不会放假,医生就不能休息。”

病愈后的农民无法表达对父亲的谢意,每到瓜果飘香的季节,常常将自己种的桃呀、杏呀、梨呀,一兜兜、一筐筐地放到我家门口。儿时的我们,早晨一开门,见到这些东西,常常又惊奇又感动。

那是父亲高尚的医德结出的鲜果,更是善良的农人给予父亲最纯朴的敬意和褒奖!

父亲在女儿们的眼中是那么宽容和完美。他用自己的言传身教,为我们树起了做人的丰碑。

父亲从没有“重男轻女”思想,更没有对母亲生了四个女儿的嫌弃。在贫穷的岁月里,父亲对体弱多病的母亲照顾有加,甚至还就着昏黄的油灯帮母亲纳鞋底。

父亲很孝顺。无论是奶奶还是其他老人到我家小住,父亲总是亲自下厨,千方百计调剂生活,并且早晚将洗脸水、洗脚水端到老人面前,有时还给他们洗脚……

父亲在生活中给予我们的关爱太多,无法一一列举。父亲给予我们的人生忠告和教诲却令我们记忆犹新终身受益。“不要和别人比吃穿,要比学习。” “不要光羡慕别人,要让别人以你为荣”……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在线投稿
CopyRight 2009-2016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驻马店网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 备案号:豫ICP备120237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