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东卫
儿时最盼望的事就是能陪母亲一起蒸年馍了。因为我知道蒸完年馍,离吃肉的日子就不远了。
那时候,做年馍的程序和现在不同,分为二步:一是先把发酵粉用温水化开,开始和面。二是面开后,再掺进一些面粉,面再开就可以做年馍了。
小时候家里很穷,年关之际,几个哥哥要随父亲到山里拾柴,拉到镇上卖,换来钱好买年货。只有我这个最小的孩子,才不用上山,可以和母亲在家一起蒸年馍。那时候用枣包馍是一种奢望,大多都是用红薯和豇豆。煮好的豇豆掺点糖,看得我直流口水。此时母亲会微笑着看我一会儿,然后适时离开。我便趁此间隙,用小勺舀点豇豆把嘴塞满嘴,再把舀过的地方摊平,小跑出去。我躲在牛屋的火堆旁,慢慢品味,那种透进骨子里的香甜,是现在的孩子们所无法体会的。
如今父亲已经离我们而去,母亲也已白发苍苍。每逢过年,我便接过了做年馍的任务。
有朋友到家里玩,见我满手是面,总会用异样的眼神看着我。给儿子舀勺小豆,他却尝也不尝,我有种想哭的冲动。
如今的物质生活真的很丰富,但每到年关的时候,母亲依旧喜欢张罗着让我蒸年馍。老娘说:不蒸年馍哪来的年味呢?
我舀了一勺绵甜的小豆放到嘴里,泪却流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