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报记者 康国富
元旦期间,同学聚会。大家酒酣耳热之后,纷纷回忆起上学时的趣事。不知谁起头说了一段挨打的故事,大家像打了鸡血一样,抢着叙说自己挨打的经历,往事一幕幕像放电影浮现在眼前。
小时候,我很淘气,一天不惹祸,就浑身痒痒。记得我妈常说的一句话就是,“皮又紧了?想让我帮你松松皮了?”一般情况下,这是妈妈打我时的开场白。
记得上小学五年级的时候,教室里更换了一块玻璃材质的黑板,没见过世面的同学都看着很新鲜,每天都摩挲着,研究着,终于有一天,我不知吃错了什么药,从教室最后一排猛冲向黑板,使了一招“如来神掌”,然后,黑板就出现裂纹了,同学们都惊呆了,我却吓呆了。我知道自己闯祸了。
当天,我忐忑不安地请了家长,我妈平静地掏出20多张大团结。要知道,200多元钱在上世纪80年代初期可是我妈几个月的工资。回到家,我妈用尽洪荒之力将我胖揍一顿。我自知理亏,也不敢犟,只知道大哭着保证“以后不再犯贱了”。打完我,看着我惨不忍睹的小屁股,我妈也哭了。长大后,我才明白,母亲的眼泪中既有心疼我的意思,也有心疼那200元钱的意思,毕竟那个时候,家里并不富裕。
记得我挨得最狠的一次,是跪着受“烙刑”。小学五年级那年暑假,记不清犯了什么错,反正是被我妈暴打一顿,而且还是用我的塑料凉鞋打的。我妈发现塑料凉鞋襻打掉了,就把火钳烧热,帮我粘凉鞋。
当时我跪在她面前,她一边粘凉鞋,一边数落我,突然手一滑,滚烫的火钳戳到我赤裸的后背上。“啊呀!”我一声惨叫,吓得我妈赶紧丢了火钳,用牙膏往伤口上涂抹。我用幽怨的眼神看着我妈,说:“打也打完了,还用得着上烙刑吗?”我妈扑哧一声笑了,但眼中却含着泪水。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也成了家长。面对也时常犯错的女儿,我经常高举着巴掌却难以落下。此时,会想起母亲打我时的感受:何尝不是打在我身,痛在她心?
如今已经八十高龄的母亲,屡屡听起我给她讲小时候暴打我的经历,都会微微一笑,说:“那时候,你爸长年不在家,我一个人拉扯你们姊妹五个。我也知道打孩子是不对的,但没有那么多的耐心去教育你们……”言语中流露出后悔之意。往往这个时候,我就赶紧岔开话题,生怕再伤了她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