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马店日报数字报

2014年08月26星期二
国内统一刊号:CN41-0017
放大 缩小 默认

西平县焦庄乡毛寨村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工作纪实

发布时间:2014-08-26 17:25:06  

“调”出和谐新乐章

——西平县焦庄乡毛寨村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工作纪实

记者 邱学忠 通讯员 静会恒

       “在农村,法律常识普及程度低,加之村民的文化水平也不高,经常会导致矛盾发生。若当事人提出不理智的要求,而这种要求不能得到满足的时候,就容易促使恶性事件不断深化,这个时候就需要及时进行调解。”说起调解村里的矛盾,干了多年村级调解工作的张群营头头是道。像他这样的人民调解员,在毛寨村还有多人。近年来,西平县焦庄乡毛寨村大胆探索实践,建立了人民调解工作体系,最大限度地满足了人民群众对化解矛盾纠纷的需求。

       巧用言语。实际工作中,处理村民矛盾纠纷之类的事情,最好的“武器”就是他们的语言,有时候往往一句得体的话语就能打动双方。

       该村一组村民王某和邻居吕某两家的矛盾,多年来村里一直解决不好。事情还原:村民王某先建房,邻居吕某后建房,由于吕某建的是平房,在房顶开水槽时,没接下水管道,每逢下雨,水直冲王某偏房墙壁,为此王某在没和吕某协商的情况下,出言不逊,伤及了吕某的自尊,加上王某夫妇倚老卖老,双方就此互不相让,有了矛盾。王某多次上村里、乡里反映,并发生多次正面冲突。2013年下半年,乡、村两级开展群众走访时,这事再次反馈到乡里。为此事乡里安排人大主席包本村干部周文丽协同村委进行解决,由于两家各执一理,无法进行调解。

       今年春节,按照风俗,大年初一相互串门拜年。村调解员张群营一大早就和往年一样到爷们家中拜年,当走进王某家中,说话间,这件事再次提了出来。看到他们夫妇对此事一直放心不下,他就先进行了安慰。从王某家出来,张群营没多想就直接到了组里原乡干部退休在家的老同志家中,对此事进行交流处理方法,最后,考虑到王某夫妇心理怕的是吕某有前科,人坏,有对赖思想。张群营和这位老同志决定由老同志去吕某家做工作,他继续到王某家给他们夫妇进行心理疏导。经过多次与他们两家沟通,终于在初六这一天双方达成一致协议。

       心理疏导。在调解矛盾纠纷过程中,掌握当事人双方心理特点,熟悉当事人的个性、思维方式、动机和需求也是重要的一个环节。

       倾听当事人的诉说,真正“听”出对方所讲述的事实,做到尊重和理解他人,建立一种相互平等、尊重、信任的关系。找出当事人之间的矛盾焦点,让双方进行理性沟通,使双方在相互理解、互相尊重中握手言和。

       俗话说,亲兄弟明算账。可一组村民王某与王某某,就因宅基地问题闹得反目成仇。这是2013年下半年,乡、村两级开展联合大走访活动中,排查出的一件矛盾纠纷。为此,乡里安排人大主席包村干部周文丽督导调解。

       经过对周围邻居的了解,得到了事情原因:兄弟两人原本一处老宅院,在各自翻建新房时,两家住宅是哥东弟西分开了,当时弟弟先建,做哥哥的王某某对弟弟作出口头承诺:等到自己建房时,让出1给弟弟做往后院厕所的路。没想到,到哥哥建房时,哥哥不但没有履行承诺,而且还有点过分,弟弟对此事有了不满情绪,从此埋下了矛盾的祸根,俩妯娌隔三差五进行口战。后来,弟弟需要建一偏房,哥哥外出打工不在家,嫂子在家是百般阻挠,说弟弟多占了,没给她家留出水道,就是不让建,因此两家是两天一小闹,三天一大闹,兄弟情也没了。

       情况明了后,周文丽就带领村班子成员,对两家宅基地进行了实地丈量,并做了大量的思想工作,可由于兄弟好说,妯娌难缠,事情没能及时解决。过了两天,周文丽再次来到他们家进行调解。周文丽发现兄弟二人并没有太大冲突,只是俩妯娌间矛盾重重。于是周文丽就分别从亲情、道德、传统和利害对比等给他们讲做人道理。经过周文丽不懈努力的说服教育,双方都认识到了各自错误,握手和解。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在线投稿
CopyRight 2009-2016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驻马店网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 备案号:豫ICP备120237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