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马店日报数字报

2014年06月06星期五
国内统一刊号:CN41-0017
放大 缩小 默认

老 庄

发布时间:2014-06-06 08:17:06  

□ 单得安

老庄在现在庄子的东南边,是19758月那场特大洪水淹倒了所有的土坯房,全庄人集体搬迁后留下的一块高岗地。老庄原来是一个小寨子,没有寨墙,周围只有一条宽约10的寨沟。原先通往寨外的一条路在老庄的正南面,搬到现在这个庄子之后,嫌进出老庄不方便,就把路口移到了西边寨沟中间。听老辈人讲,我爷爷用独轮车从罗山县推回一口大缸,在南边这个路口,一失手掉进路边的寨沟里摔破了。每次走到这个路口,我脑海中总会浮现出一位老人手扶独轮车,望着寨沟里大缸的碎片,满脸痛惜的神情。

老庄空闲之后,很长一段时间里,被分成很多小块,一家一小块,当成打场用的场面。沿着中间路的两边,每家都盖了看场的小屋。老庄最热闹的时候莫过于三夏农忙季节。各家各户都在老庄里打场,一家挨着一家,全庄的男女老少都集中在这里忙碌着。在还用牛、马碾场的时候,老庄里每家场面里都有一个男劳力赶着牲口,一圈圈地碾着场面上的庄稼。有的为了碾得净些,石落子上还会坐上一个七八岁的小孩,头顶草帽,手拉落子,虽然热得满头大汗,却开心得不想下来。

唯一进出的路口最是拥挤,常有几辆拉庄稼的车等在那里排队进出。遇到下雨天,看场的小屋内堆满了粮食,看场人就睡在粮食堆上。小孩子好奇,有时候也跟着大人到场面看场,坐在一堆看场的大人中间,听大人讲故事,听着听着就睡着了。

麦收过后,小孩子会到场面两头沟边堆放的麦糠堆旁,寻找麦糠堆中老鳖下的蛋。找到之后,小心拿回家,放到盐灰中腌上。谁家小孩拉肚子,煮上几个吃了保准好得快。运气好的话,还能捉到爬到沟沿麦糠堆旁晒太阳的小鳖,拿回家,放到水缸中养着。如果找不到鳖蛋,那看场小屋及挨个排列的柴火垛,就是我们捉迷藏的绝好场所。往往到了中午,有家长到老庄喊我们回家吃饭时,才感觉肚子饿了,赶紧散伙跑回家去。

种完秋庄稼,天气好时,老庄寨沟里就会出现很多爱捉鱼的大人。他们或提渔网、或拿竹子编制的大大的鸡罩,有的干脆拿一个提东西用的竹篮去捕鱼。这时,寨沟里到处是捉鱼的人们。我们小孩最高兴,围在沟边转悠,趁势去捉水浑之后游到沟边喘息的鱼。一番扑腾之后,全庄人都会喝到鲜美的鱼汤。

夏天,老庄也是我们孩子们洗澡的好地方。家长让我们在西边路口水浅的地方洗澡,我们总是在南边老路口的东边洗,那里是寨沟中水最深的地方,我们都以能从深坑上面游到对面而感到自豪。大人看见后,总会骂上几句,怕出危险不让我们去那地方洗澡,不过还是有大一点的孩子结伴到那地方去洗澡。沟里面有很多菱角,到菱角熟的时候,就用很长的竹竿绑上小铁钩,钩上来一些回家煮熟了吃。要想吃到“船型”的大菱角,就只有冒着被菱角尖扎伤脚的危险,到寨沟中间去摘了。

收秋的季节,老庄没有三夏时节忙了。小的时候,地里大多种的是大豆和玉米,玉米棒掰掉不进场面直接运回家里了,只有大豆运到场面里,堆放成一垛,也不急于打场,等都运回场面再一块打。遇到秋雨连绵的时候,场面里散落的豆子和垛底的豆子,经过秋雨的滋润,一个个都钻出了嫩芽,这是我们小孩子最爱干的活了,一个个都端着洗菜盆,捡拾半盆回家,那种豆芽的鲜嫩味儿,现在还能记得。

随着手扶和四轮拖拉机的逐渐增多,老庄的场面已显狭小,已经不适于手扶或四轮拖拉机打场使用,每年打场时都会有机子翻到寨沟里去,况且场面都是挨着的,又只有一个出口,每年三夏时节,乡里包组干部多次到老庄检查防火,一再告诫注意安全,做好防火工作。后来,随着联合收割机的普遍使用,场面也不再有太多的作用了,经过全庄人商议,一致同意,把场面挪出老庄的外面,老庄便分了当做菜地。

如今,不再当场面使用的老庄,也就没有了热闹,也没有孩子去那玩耍了,寨沟也时常干涸见底,很少见到鱼和螃蟹、黄鳝,甲鱼更是难得见到了,连满沟的菱角现在也很少见了。只有那一块块的菜地,在不同的季节变换出不同的绿色,给老庄增添了盎然生机。

最近听说新农村规划,要把老庄重新平整,如果把老庄连寨沟都平整成土地,那老庄真的就只能留在我的记忆中了。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在线投稿
CopyRight 2009-2016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驻马店网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 备案号:豫ICP备120237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