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新华
走进腊月,年的气氛越来越浓,年的味道也越来越重。单位忙着总结、谋划来年工作,个人忙着盘点收获,市民都在为过年做准备。
走进腊月,腊八粥四处飘香。小时候家里穷,那时的腊八粥原料主要是母亲平时积攒下来的大米、黄豆和红枣,等熬好以后,撒一把糖,喝起来那个香味、美味,至今都回味无穷。看着我们兄弟如痴如醉的样子,母亲饱经沧桑的脸上露出了难得的笑容。如今,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腊八粥的食材也更加丰富,烹煮起来也更加注重营养搭配。于是,学着母亲的手法熬制,可无论怎么熬也熬不出母亲的味道,熬不出那份眷眷如丝的亲情。
走进腊月,集市开始热闹起来。俗话说,过了腊八就是年。尤其是到了腊月二十左右,就拉开了“过年”的序曲。小时候,我常随母亲到集镇上购买家里过年所需,顺便央求添件新衣服。集市上到处是购物的人群,南来北往的人们为置办年货,呼朋唤友,结伴而行。男人们买烟酒,购置年货礼品,忙得两脚生风。女人们选衣服挑鞋袜,忙得不亦乐乎。孩子们买衣服、花炮,高兴得手舞足蹈。吵闹声、叫卖声、吆喝声、讨价还价声,还有那扩音器里的嘈杂声混杂在一起,组成了一个声音的海洋。家乡人至今仍有赶年集的习惯,比如我们镇上的集市,平时农历逢一、三、五才成集,但年关不仅天天成集,而且人山人海,成为乡村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更像一幅长长的画卷,记录着生活。
走进腊月,车站开始繁忙起来,无论是外出务工的,还是在外求学的,都纷纷涌向车站,准备回家过年。难忘当年我外出求学,放寒假时父母站在村口等我归的情形。如今,我们长大了,父母却老了。
夜深回家,隔窗看着一对白发苍苍的老人傻傻地盯着电视,脸上虽有笑意,却是机械刻板的。想到平时儿孙们不在身边的日子,他们就是这样度过每个黄昏的,一阵心酸袭上心头。从那一刻起,我暗下决心无论平时工作再忙,春节我都要回家。
走进腊月,我们似乎听到了新年的脚步声,心中充满着对春天、对人生的希望。腊月仿佛是人生的一个小转折,对过去清零,对未来开启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