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无
流行词:出柜 出道 出街 出血 出局
这是一个象形字。从它的演变过程看,原来并不是两座山的形状,而是一株草从地上钻出来的样子。它的本义是(小草)长出来。其实,看上去它也有点儿像动物从冬眠的地方出来的样子。《易》书里“万物出乎震”中的“出”表示的意思似乎更为全面。“万物出乎震”所描述的情形是:每年从这个时候开始有雷声(“震”的寓意是雷),雷的作用在于鼓动万物,蛰伏的虫子听到雷声,受惊而苏醒,结束冬眠走出来,这一天叫惊蛰。从这时起,天气逐渐转暖,万物复苏,生机初现。这里“出”指的是休眠了一冬的动物植物都出来了。
时至今天,这个字的众多引申义都是没有走得太远,不管是简单复杂,还是具体抽象,字义都与出来、出现相关。它既能够立场中庸、八面玲珑,又能够与时俱进、敢于出风头。在古代有严厉的“七出之条”,今天又有无所顾忌的出轨、出柜等。是啊,有什么可怕的呢?出来混总是有风险的,大不了出局呗。但是 “出轨”是个不值得喝彩的比喻,称不上什么幽默格调。
这个字在我们的文化中有一个独特的引申义是打破规则,比如出格、出头鸟、出头椽子。
几千年来,我们的社会逐渐发展成一个被深度集体化了的社会,自由的思想通常被视为异端的、出格的思想。集体化有助于提高效率,而它的危险在于缺少对立面的有效监督。传统的集体化还有一个致命缺陷,就是等级体制的并存及等级思想的主导。它使得集体中的上级和下级形成依附关系,有时甚至像奴隶主和奴隶的关系。它的实质是等级集体化。当然,如果处在更高等级的人在道德、能力等方面能够高于他的下级,那么这样的等级集体状态就会比较稳定。问题就在于现实中的人在不断变化,处在更高等级的人往往没有持久驾驭局面的能力,甚至有德能低下的人占据了更高等级地位,现了“负且乘”的局面。但是,他们会不遗余力地维护稳定局面和既得利益,结果导致社会矛盾冲突越来越强烈,最终引发了一次次暴力革命。所以,要使集体化健康持久发挥作用,就应该有平等公开统一的行之有效的社会规则。而我们传统的集体化缺少的正是这样的规则。
集体化能否最终形成平等公开统一的社会规则?如果它愿意听到杂音,能容忍对立面存在,它才能够。
这里可以用“出”来解释。既然是“万物出乎震”,惊蛰到来之后,就要允许所有的生命都出来见阳光。阳光、土壤和水是他们共同的规则,只要它们遵守这些规则,它们就应该享有展示自己的机会。只有这样,万物才各有出路、出口。如果刻意将它们集体化,就必须变成能容纳万物的而非整齐划一的集体,这里既有白色又有黑色,既有芳香又有恶臭。此为“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此时,人们才能够听到百鸟争鸣,世界才会丰富多彩。
出源于小草吐绿,也意味着创新活动。但创新的根本条件在于思想的自由,因为只有自由的思想才能够让人们激情迸发,让人们的想象力、创造力充分发挥出来。君不见,小草长得最旺的地方必然是一片自由的沃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