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青峰
我的祖母生于二十世纪初,没有文化,幼年就饱受饥饿和战乱之苦。我童年时与祖母一起生活,至今回忆起来,她对我的影响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吃饭就近夹菜,不许吧嗒嘴,筷子不能倒插在碗里,不允许剩饭,家里来客要回避;手绢要随身携带,饭前要洗手,不能随地大小便;不能一个人到河里或鱼塘边玩耍,不能到深水处游泳;不贪占小便宜,不偷公家或别人的东西;不打架、不骂人,尊重老师,尊重老人等。祖母的一言一行,无形中给我竖起做人的标杆,成为我为人做事的基石。
母亲嫁到我家时,父亲已在外地工作,是那个年代典型的“一头沉”家庭。母亲无怨无悔,从此用她仅一米五多高的瘦小身板担起了这个上有老、下有小、几乎是全村最贫困的家庭的重担。
母亲不善言谈,也不会大声说话,勤劳、持重、与人为善,是她最显著的特点。邻里借东西,只要家里有,母亲从不吝啬。母亲有文化,能写会算,但她从不爱出风头,生产队选她当会计,她婉言谢绝。她以默默无闻、勤俭持家的品格深深影响着自己的子女。
“男孩子要坚强。”母亲用她的品行这样指引着我,而祖母更是用她的行动陪伴我坚强做人。第一次参加高考,我以17分的差距落榜了。祖母看到我伤心,就陪着我一起掉泪。复读没有学费,祖母就偷偷把她珍藏了半个多世纪的首饰卖给了游村收购古董的小商贩。怀揣着凝聚祖母多年心血、寄托祖母殷切希望的80块钱,我重回校园,并顺利地通过了次年的高考。当村干部把录取通知书送到我家时,已83岁的祖母竟激动得半天说不出话来……
参加工作后,我很快有了自己的小家。每次想念祖母和母亲,我都会带着妻子、儿子回老家看望她们。而这个时候,祖母总会用一句“当差不自由”,劝我不要顾念她们,不要为此耽误工作。
1995年端午节前的一个周末,正值“三夏”麦收大忙季节,我骑车回家帮着家里干农活。周日下午,我突然想起自己负责的一个县委领导的讲话稿还没有完成。当我把这个情况向祖母说明后,祖母悠悠地说:“孩子,当差不自由啊,你快回去吧,别误了公家的事。”第二天上午上班,我向主任交稿时,电话里却传来了祖母去世的消息……
如今,祖母已经离开我10多年了,母亲也成了多病缠身的老人。多年来,祖母、母亲以自己朴素的言行,传承给子孙享用终身的人生哲理。这些朴素的言行汇集成我们这个家庭特有的家风:知礼善为、勤俭持家、与人为善、不畏困难、忠职守责。在我人生的旅途上,这独特的家风就像是一笔财富,成为我成长的阶梯,让我享用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