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我身后一堵坚实的墙
□朱 莉
我的父亲平时不爱言语,却是个热心肠的人。
我小时候,父亲是村小学的民办教师,他肩挑两头:一头是村小学的学生,一头是家里的责任田。
我老家在山区,记忆中的画面是马致远笔下的意境。那种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的景致,深深印在脑海里。村子不大,十几户人家,两面有山,山脚下有水流过。村民勤劳,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父亲打一手好算盘,还是种庄稼的行家里手。村民有写写算算的事,总爱找我父亲帮忙。而父亲总是乐此不疲,大家都很敬重他。
由于奶奶去世得早,母亲既要忙家务活,还要照顾年幼的弟弟、妹妹,我自然就由父亲带了。我还不到入学的年龄,父亲就把我送进了课堂。
懵懂中,我最喜欢在阳光下踩着父亲的影子行走,那样心里会有安全感。回望身后,父亲就像一堵墙,牢牢站立在那里,给我以坚实的力量。每每我遇到困难,父亲总爱鼓励我,看着父亲的眼神的感觉很踏实。当然,高兴的时候,父亲也会把我扛在肩头奔跑。我欢快的笑声,引得路人停下脚步。我的童年在父亲的呵护下茁壮成长。
该上初中了,我得去几十里外的镇上就读。父亲就托人买了一辆自行车。那时村里的自行车还不多见。那是一辆老式的自行车,永久牌的,又笨又重,对瘦弱的我来说,简直就是一个庞然大物。
爸爸就是用这辆自行车,载着我,把我送到镇上的中学就读。
那时的父亲,年轻而富有朝气。他豪不费劲地蹬着自行车,车子载着我们在乡间公路上飞奔。我坐在车后座上,靠着父亲厚实而挺拔的背,就像靠在一堵温暖的墙上。看着一路的风景,想着我的学习,心情很是欢畅。就这样,被父亲接送的上学时光,成了我永远的记忆,一辈子都抹不去。
后来,为了上下学方便,父亲下决心教我学骑车。我听同学描述过学骑自行车时的惊险,目睹过他们不断摔跤的情景。面对那个庞然大物,我有些望而却步。母亲在一旁说和我一般大的孩子都学会了骑车,就数我胆小、笨,还不会骑车。父亲则鼓励我不要怕,容易学会,我消除了胆怯心理。
一个星期天,父亲推出他的自行车,到村里打麦场上教我学骑车。父亲放好车子,让我上车,然后他推着,让我踩着脚镫子。其实,就算我不蹬,自行车也被父亲推着往前走。我怕摔,父亲也怕摔了我,我们就用这样的方式练习着,效果不是太明显。望着车子,我陷入沉思,这样下去不行。我就按照父亲教的要领,目视前方,两手腕硬起来,慢慢蹬起来。因为有父亲在后面保护,我大胆地向前冲去。骑得正高兴时,一扭脸发现父亲根本没跟在车子后,我顿时慌了手脚。结果,人和自行车一起摔倒在草丛中。父亲急忙去扶起我。
就这样,在父亲的耐心指导下,我学会了骑自行车。这段记忆,让我终身难忘。一直到现在,我学会开车后,每每倒车时,有父亲的指挥,我都会镇定自若地把车子停放好。
父亲一直是我身后一堵坚实的墙。给予我的安全感,我从来深信不疑。如今,暮年的父亲如一堵被风雨剥蚀的老墙,依然挺立风雨中。
在我心中,父亲永远伟岸高大,敦厚慈祥,是一堵实实在在的墙,为我、为这个家遮风挡雨。
有了父亲这堵墙,我人生路上每一步都走得很踏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