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中晚报数字报

2016年03月03星期四
放大 缩小 默认

磨刀匠老王

发布时间:2016-03-03 08:32:09  

磨刀匠老王

 

□史建华

 

认识磨刀匠老王,是在一个冬日的午后。

午后的小区,太阳照得身上暖洋洋的,几只流浪的猫狗懒懒地躺在楼角处向阳的草丛里,老王的磨刀架子就放在旁边。六十多岁的老王虽然看起来身材魁梧,但磨起刀来不紧不慢,一副悠闲自在的样子。

和老王交流很困难,因为他听力极弱,几乎就是聋子。费了好大劲才知道,老王是铁匠出身,怪不得他磨过的菜刀锋利、耐用。更让我惊讶的是,老王在上个世纪70年代曾经戍守南疆,参加过对越自卫还击战。说起那场战争,老王仿佛又回到了战火纷飞的昨天:一场恶战下来,身边的战友哗啦啦倒下一大片,担任警卫员的他和连长一起也被炮弹掀出二三十米远。幸运的是,他只是耳朵被震聋,可连长却负了重伤,肚子被炸开一个洞,肠子流了一地。醒过来后的老王赶快从身边死去战友的身上撕下一条裤腿做绷带,捆住了连长的肚子,然后背起昏迷不醒的连长连滚带爬地回到营地,捡回了两条性命。

战争结束后,老王复员回乡,政府给他发了一个残疾军人荣誉证书,每月领30元的补助。队长看他人高马大,话又不多,就让他去生产队的打铁炉上打铁。于是他二话不说,就当起了抡大锤、耗体力的铁匠,这一干就是十几年。由于身体残疾,加之家境贫寒,他成家很困难。后来,在老队长的极力撮合下,邻村的一名同样有残疾的寡妇才和他结合,总算成了个家,但一直无儿无女。为了给老伴治病,老王的日子过得一直紧巴巴的,但他从没有向政府提过要求。老了,干不动农活了,他就发挥特长,干起了磨刀剪的行当,挣几个钱补贴家用。

前些年,那个曾经被老王救过命的、如今已是高干的老连长,费尽周折终于打听到了老王的地址,便在当地领导的陪同下看望当年的救命恩人。等进了老王的那几间破屋,看到老王眼前的困境后,这位历经过枪林弹雨的硬汉当场哽咽得说不出话来。几位地方上的领导红着脸赶忙埋怨老王,你这个功臣咋不向政府反眏困难呀?老王慌忙解释说:没啥困难,能吃饱穿暖,日子过得行。临走,老连长提出,要把老王和老伴儿带走安置到当地的军人干休所,并由自己的几个孩子负责养老。老王说啥也不同意,并坚持不要老连长留下的几千元钱,只把老战友送的一件羊皮大衣留了下来。最后,老连长红着眼,摇着头,无可奈何地走出了老王那几间风雨飘摇的老屋。

邻居们都不理解,还为他打抱不平,老王却一脸的不屑:有啥可报恩的?人家不欠咱啥。战场上哪有见死不救的?何况,比起那些已经死去的战友,我还有啥不知足的呢?再说,叶落归根,故土难离呀。

于是,老王还是每天扛着磨刀剪的架子,走街串巷。不同的是,老王冬天外出时,多了一件老战友送给他的那件羊皮大衣,并不只一次地慨叹:老战友真够意思,这东西就是忒能御风挡寒,我这老寒腿有救了。

认识老王后,我就常想,虽然文化程度不高的老王说不出诸如“幸福指数”、“欲壑难填”这样的词语,但他的这种知足常乐的心态值得我辈学习。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在线投稿
CopyRight 2009-2016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驻马店网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 备案号:豫ICP备120237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