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爱“囤药”常常吃错
医生:服用过期药品有损健康
□肖婷婷
不少老年人喜欢“囤药”
“以后在吃药前,一定要仔细察看药品是否过期,不然发生意外就麻烦了。”近日,市民宋伟强患了感冒。他认为感冒是小病,去医院太麻烦,就服用了家里存放的感冒药。第二天,宋伟强发现自己的体温不降反升,于是急忙到市第一人民医院找医生。“这药过期了,您怎么还吃?吃坏身体怎么办?”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科医生察看了宋伟强吃的药后说。
据了解,有些老年人到药店买药一次会买好几盒,短时间内吃不完,放久就过期了,而大多数人不会查看药品的保质期。此外,有些药是不能被阳光直射的,长期放在太阳下爆嗮,药品很容易变质。
笔者在走访中发现,“囤药”现象在老年人中广泛存在。笔者随机采访了十多位老人,有定期清理药箱习惯的只有两三位,有几位老人表示会在服药前查看保质期,而另几位老人表示从未关注过药物保质期,每次生病都会按照“经验”服用自己小药箱内的药。 “一些长期服药的老年人,购买药物时习惯一次多买几盒,放在家里慢慢吃。”市第一人民医院药剂科主任桂委说,有些老人甚至发现药物过期也舍不得扔,将就着吃,这样会危害健康。
改变“囤药”习惯 从转变观念开始
桂委说,如今市区的药店多,市民买药很方便,除了一些慢性病患者由于病情需要不间断用药外,不建议其他市民“囤药”,慢性病患者只需备足十几天服用的药品即可。“囤药”习惯的改变还要从转变观念开始,老年人购买药品时应考虑到自己到底需不需要,够不够用。
而对于一部分患有危重疾病的老年人,家中确实应“囤”一些急救药品,不过要对药物进行定期检查,过期的要及时处理。桂委说,市民应定期清理家中储存的药品,检查药物性状,如颜色、气味、硬度和完整度等,一旦出现霉变、混浊、变色、沉淀等现象,即便在有效期内,也不建议服用。
此外,子女也要尽到义务,经常帮父母检查药箱,及时清理过期药品,排除用药安全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