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中晚报数字报

2014年10月09星期四
放大 缩小 默认

用心镌刻岁月

——读蔡雨艳散文集《咬月牙儿》

发布时间:2014-10-09 16:34:46  

□陈宏宾

 

品读蔡雨艳的散文集《咬月牙儿》,眼眶总是不听话,想控制的泪水总是调皮地往外蹦,这是一种真情的感染,更是心灵的启迪,文中的人仿佛不是作者,而是在千里之外的我。那年、那月、那景、那情、那人、那事,都清楚地在眼前。

雨艳的文字质朴、温馨;雨艳的情感真挚、纯洁,纯得如同一碗白开水,让我一口气喝完,回头品来,意味悠长,清爽可口。

雨艳用心镌刻岁月,用汗水润染童年,用鲜血艳丽五彩人生路,其经历中情真、景美。或一朵花、一张老照片、一双布鞋、一块月饼,或一种声音、一场冬雨、一溪月,无不携带着作者的真情实感。流露笔端的既是对先人前辈的怀念,又是为我们保存的一种儿时的记忆,这记忆里最多的是父亲、母亲和家。

在《父亲的手》里,作者写道:“父亲时常给别人家盖房子,自己盖了一辈子房子,却没有新房子住。”这不由让我想起《陶者》这首诗:“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

作者父亲辛辛苦苦劳动着、拼搏着,到头来却落个积劳成疾,过早离开人世,终不能住进自己的房子,这种为家、为儿女的父爱是坚强的、无私的、博大的。父亲走了,带着遗憾,带着期盼。

又是一季桂飘香,八月十五月儿圆。在院子里放一张八仙桌,一家人围着桌子坐下,等父亲分月饼,听父亲讲故事,这情景在儿时记忆犹新。品月思人,月圆人不圆。什么时候还能依偎在父亲宽阔的胸怀里数星星,父亲的胡茬扎得雨艳的脸痒痒的。父亲哄着爱哭的小弟弟,此情此景,令人潸然泪下。《咬月牙儿》咬出亲情、咬出喜庆、咬出团圆。

父爱给了雨艳力量,父爱让雨艳学得坚强。比起父亲,母亲付出的爱如甘泉流淌进雨艳的血液里。雨艳时常想起母亲,还有母亲那张慈祥的脸,映在心里,总是暖暖的。

在《纯棉布底鞋》里,母亲把心粘贴在鞋底。煤油灯下,母亲一针一线地纳着鞋底, 左一针关爱,右一针亲情,用温暖连接,把身影定格在灯光里,虽然昏暗,但那形象永远印在雨艳心中。穿着母亲做的布鞋,作者走得踏实、走得坚毅,走再远的路也不感觉累,到再远的地方总想着家,想着家里的娘。

家在哪里?家在父亲厚厚的胸膛上,家在母亲深深的皱纹里,家在让作者魂牵梦萦的辽河畔。听着乡村的声音,吃着家乡的杀猪菜,漫步在三岔河边,美丽的古城子村就是作者的家。生于斯长于斯,这里有作者的根和魂。

《我的家乡》中,作者写出别样的童年。《三岔河》那美丽的传说虽已远去,但三岔河的情怀感染着作者这个离乡的游子。冬天时,还总想吃一块三岔河里的冰,吃完后一年牙不疼。

行笔至此,我为作者的真情而感动。一个走出围城的女人,一个走下手术台的女人——蔡雨艳,用信念和追求为我们书写,书写一个个动人的篇章。其实,她本身就是一篇朴实无华的散文,每个字、每句话都流淌着一滴血。这就是雨艳心灵深处的真情告白,既让我看到雨艳细腻的情感,又让我领悟到雨艳同命运抗争的顽强。

雨艳其实就是暴风雨中的一只海燕,从雷声的震怒中,早就听出困乏,但她深信,乌云遮不住太阳。展翅吧!高傲的雨艳,勇敢地,自由自在地,飞翔在属于自己的蓝天上。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在线投稿
CopyRight 2009-2016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驻马店网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 备案号:豫ICP备120237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