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国禄
读赵大磊先生的散文集《一个人的月亮》,甚感欣慰。我被这本书的装帧和封面设计所吸引,坐下来仔细品读,这一读,还真读出了其中的味道。
在这部隽永、深邃的散文集里,我们可以从不同的侧面感受作者笔下的故乡、亲人、童年生活和季节变换的诸多细节,还能回味作者亲身体验过的人间世事,领略到心灵一次次被震撼、被洗礼的兴奋。可以说,《一个人的月亮》是灵魂里的文字, 给人一种厚实而凝重的感觉。
在生命的旅途中,我们每个人都会留下自己深深浅浅的脚印,当行走的方式成为生命的另一种风景,我们会沉浸在一种美好的回忆中,感悟那些流金岁月里渐渐逝去的人和事。生活就像一本书,不经意地翻阅就能找到类似的主题。其实,每个人都是一样的,在这熙熙攘攘的世间,我们都在为幸福而奔波、为快乐而努力, 在自己的路上且行且歌,成就我们的理想。就像那些留在生命时光里的温暖絮语,我们被生活感动着。生命的过程里有梦想、有欢乐、有苦涩、有名利、有情感,有拼搏,我们活着的意义也就是在享受生命的这一过程。就像作者在书中写的那样:“季节的更替,不仅在于时间的流逝,而且在于它总是以一幕的终结迎来下一幕演出的开始,来去之间,该会凋谢多少精彩的故事啊!”看到这样深沉的文字,格外动人心弦。
读赵大磊的散文,其实是在读他的情感,读他的思想,读他的灵魂。他用诗性的文字、抒情的描述,表达内心对这个世界的感触。文字,就是一个人的经历或体验,他的爱恨情仇、他的喜怒哀乐,无疑是心灵深处最纯净的守护。在这部散文集里,我们看到,作者一直都在用心去写,写自己内心涌动的情感,写自己对这个世界的感知与思考。
“时断时续的歌声冲撞着我,抚慰着我,我完全沉浸在这黎明时分的寂静之中,这是我生命中从未达到的一种境界,明月高悬,清风拂面,流水潺潺,落花无语……我不仅忘记了自我,而且超越了自我,飞翔在一种空明的世界里,通体透明洁净。这种境界只有在寂静中才能达到,它与世俗无缘,它与喧嚣绝交。”(《黎明之静》)作者总是在不经意间给我们制造一种氛围,让简洁明快的文字在思想中轻扬。“对我来说,听雨是一种境界,是一种享受——心灵上无与伦比的、愉悦的、平和的享受,因为,它常常带我回到过去,让我在这个麻木的时代一次次地感动。”(《小楼听雨》)在作者的许多文章里,我们处处都能感受到一种真诚与质朴。“当年我在黄昏一步步行走的时候,总感觉到家乡的冷漠与拒绝,年少的我哪里明白,要想长大就要脱离父母的怀抱。在我的背后,总有一双眼睛关注着我,只是我从未发觉。”(《黄昏》)
在《母亲的草苫子》、《青青艾蒿》、《永远的遗憾》等文章中,作者把浓浓的亲情溢于笔端,写出了一种人性的良知与悲悯情怀。
在《一个人的月亮》这部散文集里,我们看到的是作者的平常心态、感恩情结……通过诗性的叙述来拓展形象思维,运用智性思辨提升审美情趣,着力营造出曼妙的意境,这些都是《一个人的月亮》所阐明的主题。在大磊先生充满哲思、睿智的文字中行走,我们总能感受到一种启人心智、沁人心脾的力量。
一个作家对生活的态度,表现在他对这个世界的体察和对生命冷暖的关爱,作家无时无刻不在用灵动的触角去发现生活中的美好。在《田野里的一些事情》这篇文章里,作者把笔触落脚在“十月的土地是不寂寞的。土地是有生命的,它永远也不会寂寞”,读来耐人寻味。在《乡村的雨》中,作者写出了“风不语,雨不语,麦田不语,只有沟内的流水哗哗地淌着,不停地流向远方。”在《瓦上的故事》里,作者通过童年生活的美好回忆,让万语千言涌向心头。“如今,老屋已经被高楼取代,童年的故事也如同童年散落的瓦片,遗失在风中。但无论走到哪里,哪怕见到零星的瓦片,我也会有一种莫名的感动。”作者以抒情化的文字表达了对生活的感受,这种柔美的语言书写把作者对故乡、对土地的眷念之情展现给读者,这是非常难得的。
行走的生命里,有许多风景可以尽收眼底,就像《一个人的月亮》这部散文集里那些诗性的描述,作者通过观察与审视,把身边普普通通的人和事细致地描绘出来,写自然生命、写故乡风物,写童年趣事、写中年情怀、写生命感悟,其实这些都是源于作家对生活的真性情、真发现。回忆童年、思念故乡、叙述亲情、感悟生活都丰富着这部散文集的内容。书中那些温暖的文字,像《心中有片不凋的叶》、《敬畏麦子》、《指缝时光》、《盛月亮》、《瓜棚记事》等,作者透过文字见证了行走的力量,见证了一个人的风景。在这些平淡细微而又充满生活质感的作品中,作者不仅用生活经历向读者传递了热爱生活的态度,还透露着对它的淡然与从容。
一个作家的成功之处,在于他的作品拥有广泛的读者和较强的社会效果,让你在掩卷之余,留下一些思考与遐想, 这就够了。赵大磊先生的这部散文集里许多古典诗词恰到好处的引用和理性睿智的思辨色彩,让我记住了《一个人的月亮》,记住了书中那些鲜活的人和事。
任何好的作品总会有它的不足之处,大磊先生的这部作品集也不例外。 如对一些人和事的描述,对生命意义的思考等,似乎营造在一种小我的氛围里,缺乏超越时空的气度和豁达,缺乏激荡人心的震撼和气场。这是作者在以后的创作中应该注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