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中晚报数字报

2014年09月11星期四
放大 缩小 默认

父亲的遗憾

发布时间:2014-09-11 14:50:20  

王继伟(汝南县)

夕阳的余辉映射出父亲佝偻的背影,清瘦的老人图画印在身后的山墙上。

“唉,我最遗憾的是当年没有跨过鸭绿江上的那座断桥。”父亲说。端午节那天,我回老家看望父亲,他打开了话匣子,脸上的皱纹更多了。

父亲今年75岁,身体还硬朗。在我小时候,父亲常给我讲抗美援朝的故事教育我。特别是我浪费米饭、不吃剩菜时,他就会旧事重提:在最艰难的日子,能吃上树皮、草根、野菜就是好的,睡觉能有个挡露水的地方就是幸福,能吃上白米饭是做梦,更别提蔬菜了。

我在家里是他最忠实的听众,听他讲故事已成为一种习惯。

父亲最珍爱的物品就是那张和志愿军一起合影的相片。那年,他所在的部队到达丹东鸭绿江边,上级却下达一个奇怪的命令,要求过江的只能是家中有兄弟的。父亲家中有三个姐姐一个妹妹,没有哥哥,也没有弟弟,于是,他只能留在丹东鸭绿江大桥这边。

当年,鸭绿江大桥是我国支援朝鲜前线的交通大动脉。195011月,大桥被美国空军炸毁。中方剩下的四孔惨桥保留至今,被称为“鸭绿江断桥”。至今,断桥上还保留有成千上万处弹痕。

朝鲜停战协议签订后,中国人民志愿军从朝鲜撤出。在大桥头的“凯旋门”前,父亲与几个光荣归来的志愿军战友合影留念。

不久,父亲被批准光荣复员。离开丹东时,他最后看了看断桥。他遗憾地说:“当年,我如果过了江,也许就会成为……”回乡时,父亲只带回来一个复员证和一张与志愿军的合影照片。

后来,我上网查几次,才知道鸭绿江断桥的由来:其实,鸭绿江上游的河口还有一座断桥,那是当年彭德怀等志愿军先遣部队率先渡江入朝作战的地方。我问父亲:“你当年到底守在哪座桥旁?”可能是年纪大了,他也说不清。他只记得他的战友张成的哥哥永远留在了鸭绿江对岸。

经过了60多年岁月的荡涤,那场战争的硝烟早已被风吹散。今天,许多年轻人也许对那场惨烈的战争一无所知或知之甚少,但是,我们永远都不该忘记他们——为了祖国的安全与和平,长眠在异国他乡土地上的烈士们。

父亲只是普通一兵,没干出过什么惊天动地的业绩。这里丁丁点点的零星记忆,仅仅是为了表示对生我养我、在我童年时代曾经给予我百般抚爱的父亲的一种深切怀念。

可惜,我弟弟在很小的时候,不小心把父亲那张照片弄丢了。为此,父亲很遗憾。

随着时代的变迁,在和平的年代里,就像对战争片的关注度不高一样,人们对曾经发生的抗美援朝战争的关注也在不断下降。于是,我把网上的照片复制下来给父亲看。我告诉他,这座桥已经成为丹东市一个著名的旅游景点,就像一条苍老的钢铁巨龙,卧在鸭绿江上。大桥的入口处写着五个金光闪闪的大字:“鸭绿江断桥”。

父亲默默地看着听着,紧皱的眉头渐渐舒展开来。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在线投稿
CopyRight 2009-2016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驻马店网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 备案号:豫ICP备120237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