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温培雅
夜间读书,无雨打芭蕉之韵,只有空调发出单调的嗡嗡声,也无红袖添香之乐,只有一盏台灯相伴。蒲松龄的《聊斋志异》写尽鬼狐花妖,无数秉烛苦读的书生都会等来为自己添香的“解语花”——哪怕来的是只狐狸。
这些精怪都深谙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道理,不辞劳苦地幻化为美女,“绿衣捧砚催题卷,红袖添香夜读书”,为读书增添了几分旖旎的色彩。
青灯黄卷是古代读书人生活的一个缩影,有多少读书人十年寒窗苦读,远离尘世,青灯作伴,清苦与寂寞可想而知。而“人逢喜事精神爽,簇簇黄花正当行。醉倚新楼邀明月,梦中红颜舞霓裳。红袖添香夜读书,卿正欣喜吾欲狂。携手相看徘徊处,知音鸳侣共徜徉。”
这几句诗勾勒的场景成了读书人梦寐以求的幻境:寒夜孤灯、伏案临窗,忽然,有人轻敲窗棂,然后门扉洞开,闪进灯笼一盏和石榴裙一角,轻盈的身影如莲花盛开在静夜的水面,荡漾开一层一层的涟漪。
于是,小屋里有了诗情、有了画意。他手握竹笔写平仄,她红袖轻扬遮粉面,他们栖息在那一行行风雅楚辞、唐诗宋句、元曲清歌中,欣赏前韵后律开出的芬芳花朵。
韦庄笔下有“满楼红袖,醉入花丛宿”(《菩萨蛮》),这就不是添香的红袖了,而是乱读书人品行的赤裸裸的引诱;李清照写过“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醉花阴》),这也不是添香的红袖,而是诗意盎然的女人心绪。
纳兰容若有词曰:“赌书消得泼茶香”,说的是李清照和赵明诚的典故。李清照和赵明诚夫妇都喜好读书藏书,每次饭后一起烹茶的时候,他们就用比赛的方式决定饮茶先后。一人问某典故是出自哪本书哪一卷的第几页第几行,对方答中先喝,可是赢者往往因为太过开心,笑得反而将茶水洒了一身。
读书风雅至此,不由让人心生向往。
谁给谁添香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这是何等的琴瑟和谐!
所以,我们不用去感叹一代词人的晚景凄凉,她拥有过这样美好的爱情,无需我们这些俗人的悲悯。
碧纱红袖养眼,衣香墨味盈鼻,风送琴音入耳,夜阑明月修心,这样的读书是浪漫,是温馨,是享受,是仙境,是和谐。将佳人读成好书,将好书读成佳人,都是人生最惬意的美事。
读经如食稻粱,读史如品肴馔,读诸子百家味如尝醯醢,读散文小说如吃鲜果,如果旁边再加一个如花解语、如玉生香的“红袖”,这样的盛宴怎能错过。
在传统阅读被各种段子和网络小说围攻沦陷的今天,即使无人添香,我们依然可以花间月下看一些喜欢的散文小说,写一些可以下酒的小诗和小文,押着平平仄仄的韵脚,这也是一种幸运,更是一种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