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国禄(正阳县)
童年里许多美好的记忆随着岁月的流逝渐渐淡忘了,唯有货郎手中那“咚咚咚”的拨浪鼓声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在物资匮乏的年代,是货郎手中的拨浪鼓温暖着我的童年生活,以致许多年后我对远去的拨浪鼓声仍怀有一种亲近之情。
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乡下购物远没有现在这么方便。那时,一个大的行政村只有一个小卖部,而且是集体所有,小卖部里的物品根本满足不了人们的需求。人们生活的必需品靠的就是那些流动商贩,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货郎。那些走村串户的货郎,无一例外地挑着一副担子,手拿一只拨浪鼓。他们走街串巷时,一手摇着拨浪鼓,一手扶着肩上的担子。到了村口,放下担子,先是大喊一声,然后把手中的拨浪鼓摇响。
这时候,村子里的男女老少就会从四面八方围过来。货郎这才收起拨浪鼓,不慌不忙地把担子两头的箱子打开,把装有针头线脑、皮筋、文具盒、糖豆、芝麻饼、雪花膏、清凉油等物件的盒子端出来,放在箱盖上一字摆开,让人们随意挑选。货郎从一个村串到另一个村,也把诱惑从一个村带到另一个村,因为货郎担子里好吃的东西总是让许多嘴馋的孩子兴奋。
在一个物资贫乏的年代,拨浪鼓带给人们的是欣喜,是满足,尤其是妇女和孩子。妇女能从货郎的担子里找到她们急需的物品,孩子能从货郎那里买到糖果、麻饼之类好吃的东西。
那时候,乡村生活比较枯燥,没有广播,没有电视,与外界交流也少,在乡下,许多生活用品都是靠货郎补充的。所以,那时候人们都是循着拨浪鼓的声音才能找到货郎,买他们需要的东西。拨浪鼓带给人们的是快乐与满足。那种简单的快乐与满足,是今天的孩子无法感受到的。
我的童年是在乡下度过的,为了能吃到糖果,我时常站在村口,盼望货郎来,盼望拨浪鼓声在村庄响起。孩子们最高兴的事情,就是看到货郎担子里那五光十色的糖果,即便没钱买,心里也是甜蜜的。童年时代,我沉浸在拨浪鼓的诱惑里。
如今,在农村,商店、超市比比皆是,物品越来越丰富,人们再也不用循着拨浪鼓的声音购买物品了,货郎渐渐淡出了我们的视线。每当我想起远去的拨浪鼓声,心中会涌起一种莫名的怀念,是那远去的拨浪鼓带给我的快乐与满足。
我怀念那远去的拨浪鼓声,是它让我学会了珍惜,珍惜我们的拥有,珍惜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