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马店日报数字报

2018年04月09星期一
国内统一刊号:CN41-0017
放大 缩小 默认

昂首怒放红梅飘香

发布时间:2018-04-09 07:50:17  

 在大别山革命老区正阳县,每当人们提到县人大代表、正阳县豫丰机械有限公司董事长王红梅,大家就会情不自禁竖起大拇指,夸她是“为老区农民制造致富机械的一枝红梅”——

昂首怒放红梅飘香

通讯员 范 杰 陈治忠 李 斌

置身高崖野谷,不惧霜刀风剑。不屈不挠,这是王红梅的品格。她从下岗女工到自主创业成为“农机达人”,从农机创客到县人大代表,没有局限于自己富裕,而是热衷于公益事业,投身精准扶贫工作中……她就像绽放在正阳县产业集聚区的红梅,芬芳浓郁,暗香远溢。

结缘农机创事业

今年50岁的王红梅出生于书香门弟,父亲是一名德高望重的教师,一生默默无闻,兢兢业业,授道解惑,他给女儿起名“红梅”,希望她能像梅花那样高傲挺立、坚贞不屈。王红梅不负父亲期望,高中毕业后,由于家里兄弟姐妹多、生活负担重,毅然放弃继续深造的机会,踏入了社会。她在工地上搬过砖、扛过水泥袋、打过楼板,也掂过沙灰。烈日晒伤了她的皮肤、冰雪冻裂了她的手脚,这样的生活练就了她倔强的性格和坚韧的毅力。

1994年,她进入正阳县车辆厂当了一名产业工人,从此,与农机制造结下了不解之缘。

王红梅在车辆厂一做就是9年,从最基层的学徒干起,先后当过车辆钳工、电焊工、营销员、会计。

无论干什么工种,她从不叫苦也不说累,不管在哪个岗位,她都精益求精、一丝不苟。刚进车间,王红梅整天在师傅们身后打转,人人都夸这个美女徒弟“嘴甜心热爱钻研”。“俺师傅长、师傅短地叫,为的就是想尽快掌握农机制造的技巧。”她也对工友们说真心话,“只有先做好徒弟,将来才能做好老板。”

俗话说: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2003年,正阳县车辆厂因经营不善濒临倒闭,厂里发不出工资,工人师傅们纷纷另谋生路。王红梅看在眼里,急在心头。她经过认真思考与家人协商后,毅然决定下岗自主创业,牵头吸纳部分员工入股,注册资金1201万元,组建了正阳县豫丰机械有限公司。

梅花香自苦寒来

王红梅和丈夫双双进厂上岗,又下岗离厂,丈夫曾因下岗一蹶不振,王红梅却说:“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以没有傲骨。”她相信大胆创业,敢拼才会赢。

公司成立后,全体股东投票选举王红梅为董事长,她走马上任后,认真分析形势,制定规划,考察农机市场,招揽人才。为让公司早日投产,她横下一条心,拉下一张脸,走亲访友,东拼西借筹措资金。为让下岗工人回来继续上班,她挨家挨户拜访老师傅,诚邀老工友。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第一批农用铧犁、铧式犁等农具产品终于定期生产出来。为了寻找市场,她和丈夫一年中有一大半时间在外跑销售。为节省资金,俩人饿了就吃方便面,渴了就喝白开水,累了席地而坐,困了和衣而卧。

创业初期,这个柔弱的女性接连遭遇儿子重病、丈夫被查出肺癌的双重打击,她觉得自己的天都要塌了。可是要做农机创客的梦想就像一团火在心中燃烧,她一边照顾儿子、在医院陪护丈夫化疗,一边夜以继日地工作。儿子和丈夫在她的精心护理下逐渐恢复了健康,企业也在她的潜心经营下渐渐有了起色。

2009年,刚刚走上正轨的公司又被逼上绝路。随着农业机械化的快速推进和种植结构的调整,农村小型手扶拖拉机逐渐被淘汰。是继续创业还是半途而废,王红梅经过市场调研后,在公司董事会上一锤定音:“只有去库存、降成本、提品质才能转型生产农机新产品。正阳县是全国花生种植第一大县,我们必须在花生全程机械化上做文章,为老区百姓制造出致富机械才是公司今后的发展出路。”

王红梅改革铁了心,2009年上半年,公司采取以出厂价格销售、不赚钱成本价销售和赊销等形式,硬是把库存4000多万元的小型农机具全部销出厂,仅双铧犁就亏本100多万元。

致富思源谱新篇

“农机制造也要有工匠精神,大胆创新,才能有‘中国制造’和‘正阳制造’。”王红梅说。2010年,她把公司20多名有技术职称的能工巧匠组织起来,成立了正阳县豫丰机械创新团队,上与河南省农机科研院校联姻,下与傅寨乡万帮农机合作社对接,研发出来的机械设备先在合作社农机户中试验示范,再按“订单农机”生产销售,统一使用“金土地”商标,直接配送到农机户,形成“公司+农机合作社+示范基地+农机户”的农机产业化经营新模式。

巾帼创业无止境,不用扬鞭自奋蹄。经过7年的艰苦磨砺,王红梅和她的团队已经研制开发“金土地”牌系列产品30多个品种,其中15个品种已经通过ISO9001质量体系认证,进入国家农机补贴目录。

如今,正阳县豫丰机械有限公司年产值达3000万元。2012年,该公司被评为市县两级“农机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2017年2月,王红梅被选为正阳县第十四届人大代表,成为农机铸件的代言人。

王红梅经常对员工说:“花有品质,人有品德。人要靠品德立世,企业要靠诚信立业。”目前,她立项投资1亿多元,与北京理工大学联合开发引进农机新能源项目,能创造1000个就业岗位。

饮水思源,富而扶贫。王红梅创业致富后,每年拿出“光彩助学”资金3万多元,帮助贫困孩子圆大学梦,每年为全县5个贫困村50户贫困户让利赊销各种农机50台,让利15万元,为精准扶贫、建设美丽乡村、小城镇建设、敬老院建设、农机制造工业园区建设等捐款捐物总价值60多万元。她先后被市县两级政府授予“优秀民营企业家”“农机推广先进工作者”“巾帼创业标兵”“优秀人大代表”等荣誉称号。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在线投稿
CopyRight 2009-2016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驻马店网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 备案号:豫ICP备120237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