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完成550亿元
本报讯 (记者 张 锟)近日,记者从市商务局获悉,我市今年商务工作目标已敲定: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完成550亿元,其中引进省外资金完成238.0亿元,增长7%;实际利用外资完成3.8596亿美元,增长5%;货物贸易进出口完成4.7575亿美元,增长7%,服务贸易进出口完成9813.3万美元,增长10%;对外承包工程及劳务合作营业额完成1080万美元,增长8%,对外投资中方协议投资额完成284万美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783.1亿元,增长12%;电子商务交易额增长30%,网络零售额增长43%。
实施开放带动战略,积极承接产业转移。今年,我市坚持把开放招商作为拉动投资、扩大内需的关键性举措,大力实施开放带动战略,抓好重大项目谋划。计划在全市范围内筛选50个已签约重点项目,落实县区领导分包责任制,以此促进签约项目尽快落地。围绕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等重点区域,依托我市优势产业和产业集群,重点围绕产业上下游延链补链招商引资,拉长产业链条,集中引进一批全产业链、集群式重大项目,做大做强食品、能源煤化工、装备制造、生物医药、建材、轻纺六大产业集群。改进招商引资方式,利用好活动载体招商。积极参加国家和省组织的招商活动,主动融入“一带一路”、郑州航空港综合经济试验区等国家战略,注重把自身优势与市场需求对接起来、与承接产业转移的需求结合起来,努力拓展我市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同时,利用好保税物流中心、产业集聚区等平台,定期举办招商推介会,开展有针对性的产业招商活动,积极承接产业转移,集中引进一批全产业链、集群式重大项目,不断提升招商引资水平。
转变外贸发展方式,努力促进外贸增长。今年,我市积极推进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多领域互利共赢的务实合作,努力培育外贸竞争新优势。一是抓好出口基地建设。建设一批带动能力强的特色产业出口基地,形成外贸与产业融合互动的发展格局。二是抓好重点企业培育。继续抓好市内进出口重点企业,力争年内培育出15家进出口超千万美元、3家进出口超5000万美元的企业。三是抓好传统外贸转型升级。推进加工贸易梯度转移重点承接地建设,完善配套设施和公共服务平台,推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
突出外经工作重点,拓展走出去发展空间。今年,我市扶持有条件的企业到境外投资办厂、承包工程,引导企业向国际化经营,全年力争推动2~3家企业走出去。同时,进一步加强外派劳务市场管理工作。在西平对外劳务合作服务平台的基础上,以点带面,充分发挥政府服务功能,引导劳务人员通过正规渠道出境务工,保障外派劳务市场合法有序发展,维护劳务人员合法权益。
深入挖掘市场潜力,着力扩内需促消费。今年,我市将以改善民生为着力点,提升城乡居民多样化生活服务水平,完善便民、利民服务体系,不断扩大城乡居民消费。结合国家实施的“互联网+”行动计划,发挥好市电子商务产业园和阿里巴巴产业带的集聚效应,集中引进和培育一批电子商务企业和“互联网+”应用项目。积极推进电子商务进农村、进社区和淘宝村建设,推动电子商务在农村和社区的应用和发展。
着力强化商务监管,推动商务诚信体系建设。今年,我市将进一步发挥好“12312”商务举报投诉热线的作用,抓好酒类、药品等产品流通追溯体系建设,实现生产、流通和消费全过程的有效监控与追踪。继续开展好打击侵权假冒及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工作。举办商务领域市场监管工作培训班,进一步健全执法队伍,规范执法行为,提升执法水平。
着力推进改革创新,增强商务发展的动力和活力。今年,我市将支持流通企业做大做强,推动流通企业兼并重组,培育大型流通企业集团,提高流通企业的素质和竞争力。加快商业模式创新,提高零售企业自主经营、自有品牌和定制化商品比例,支持发展连锁经营,从经营商品向经营“商品+服务”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