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天津
夏至不仅是北半球白天最长、夜晚最短的一天,还决定着当年伏天的长度。中国天文学会会员、天津市天文学会理事史志成介绍说,传统的推算方法规定,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起为“初伏”,从夏至后的第四个庚日起为“中伏”,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起为“末伏”,总称为“三伏”。
“由于庚日的变化不定,所以每年入伏的日期不尽相同。”史志成进一步介绍说,“初伏”和“末伏”都是10天,中伏天数不固定。这是因为当夏至与立秋之间出现4个庚日时中伏为10天,出现5个庚日则为20天,所以“中伏”到“末伏”有时为10天,有时为20天。
具体到今年的“三伏天”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