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马店日报数字报

2015年04月03星期五
国内统一刊号:CN41-0017
放大 缩小 默认

父 亲

发布时间:2015-04-03 08:19:28  

杨书浩

30年前,父亲离我们远去。那年,父亲才53岁,我读初二。

父亲在乡政府工作了几十年,后来才转任到乡粮管所当所长。父亲是一个工作狂,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当时按照干部“四化”要求,像他这样年龄的乡干部都要退出领导岗位,可就是因为父亲对工作要求高、对自己要求严,一身正气、清正廉洁,县委组织部领导找他谈话,希望他从岗位上退下来后,继续发挥余热,保留科级干部级别,任命他到全县出名的烂摊子一个股级单位——乡粮管所当一把手。父亲对这个粮管所的情况是心知肚明,但在组织面前从不讨价还价的父亲,还是毅然走马上任了。

这个粮管所,有100多个人,班子涣散,凝聚力差,分为几派,明争暗斗,非常复杂。父亲到任后,他从细致入微的思想政治工作和建章立制入手,大胆推进一系列改革,很快使单位焕发生机。那时,我跟随父亲读书,在无数的夜晚醒来时,我总能看到父亲仍在伏案看书、阅文件、写东西;有很多个夜晚我上完夜自习回到家里时,父亲仍在会议室或者办公室组织召开会议;父亲率先在全县大搞附营业务经营,在所里办起了面粉厂、面条厂、食品加工厂和养猪场等,一有空儿就和职工们一起推着三轮车到集市上吆喝卖馒头、面条……

在父亲任职的当年,不到十个月时间,该所就打了一个翻身仗,一举摘掉了连续十多年的亏损帽子,实现扭亏为盈,次年初被评选为南阳地区先进单位,他个人也被南阳地委命名为优秀党员。一时间父亲声名鹊起,不少同行慕名前来学习取经,地、县领导频繁莅临该所检查指导工作。可就在父亲准备继续大干、施展自己抱负的时候,他晕倒在了会议室里,被同事们紧急送往医院,被医生确诊为过度疲劳的他,从此就再也没有能够回到他热爱的工作岗位上。

父亲,除了对工作高标准、严要求外,对亲人、对自己也要求特别严格。一次,父亲的外甥按照我乡下姑姑的要求,将不符合入库质量要求,不能出售给本乡粮管所的小麦,让我表哥用农用车拉到了50里外父亲所在的粮管所,想卖个好价钱。表哥也知道父亲的耿直脾气,不敢直接去找舅舅求情,就对验收质量的人员说了这层亲戚关系,希望能够通融一下卖掉小麦,结果验质员不敢做主,就去找父亲反映了此事。父亲得知后,直奔现场,将其外甥狠批了一顿,我表哥抹着眼泪又将一车小麦拉回了乡下。为此事,姑姑和父亲翻了脸,一连几年姑姑全家不登我家的门,直到父亲去世,姑姑才前来吊孝,之后两家关系才得以恢复正常。

还有一次,有一个外地客商到我家里找到父亲,想承揽维修所里搭盖外垛粮食的帆布。当时,我在父亲办公室的套间里写作业,只听那个客商说:“杨所长,只要你答应让我维修所里的帆布,我不会亏待你,我给你买台电视机。”我听后立即停下手中的笔,只等父亲答应这件事。要知道,我当时是多么渴望家里能够拥有一台电视机呀!可是,父亲的一番话打断了我的美梦:“这样的交易,我永远不干,你给我出去。”就这样,我家直到父亲去世前也没有一台黑白电视机。

父亲的廉洁是出了名的。所里的一个青年职工,叫小程。想报考省粮食学校脱产学习,生怕所里不同意,就给父亲买了一双草绿色解放牌球鞋,拿到了家里。父亲下班到家知道后非常气愤,在母亲的劝说下,父亲让母亲到街上的商店看看这双鞋的价格,并退回了小程买鞋的钱,鞋留着自己穿。又专门研究调整了小程的工作岗位,让他有更多的闲暇时间潜心学习,支持他考取省粮校。多年后,小程也当上了其他粮管所的所长,每每忆及此事,其感激和钦佩之情溢于言表。

父亲离开我们,一晃已有三十年了。作为子女,没能够尽一点孝道,是我人生的一大遗憾。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在线投稿
CopyRight 2009-2016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驻马店网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 备案号:豫ICP备120237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