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胡殿文
为了搞收藏,几年下来,郑州的周老太不仅花光了老两口的几十万元积蓄,与家人积累了不小的矛盾,还欠下了不少外债,被债主告上了法庭。而她购买的各种“金银珠玉”等藏品,被儿子悄悄拿去鉴定,发现都是假货。
看了这个报道,笔者想起了几年前的一件事:一个老太太上街买菜,途中遇到一个农民工模样的人。那人拿着一座金光灿灿的金佛对老太太说,这是自己施工时挖的,因为急着回老家过年,1000元贱价卖给她。老太太觉得占了大便宜,欣然应允。回到家里,老太太向子女炫耀自己得到了一个宝贝。老太太患有心脑血管疾病,最怕受刺激,子女都是孝顺的,知道老太太上当了也不明说,就哄老太太说是真的。老太太继续买菜、继续买假宝贝,不久,家里的藏品越来越多。孝顺的子女一直没有告诉老太太真相,直到老太太去世。
老人上当受骗的原因很多,有些骗子手段狡猾、骗术翻新、无孔不入;不少老年人心地善良、轻信他人;少数老人贪占便宜、梦想致富;部分老人知识贫乏、不知真假。
前段时间,有关老人执迷于购买保健品的事件多地均有发生。很多老年人陷入骗局后,甚至引发家庭矛盾,儿女劝阻反而被骂不孝。那么,这些诈骗者为什么爱找老年人下手呢?有专家认为:一方面,老人在退休后,没有了事业和工作的支撑,产生了精神层面的空虚;另一方面,随着年龄的增长和收入的下降,老人会产生身体和经济上的不安全感。从生理上来说,老人随着年龄增长,智力是下降的,判断力也会下降。因此,一些商家甚至骗子专门对老年人打情感牌、健康牌或者增值牌,先从情感上取得老人的信任。
针对老人的类似行为,家人不能一味地埋怨,否则老人会更加倾向于满口“温柔谎言”的骗子。家人应多从亲情上弥补老人,不要让老人和外界绝缘。要找到合适方式,用事实真相说服引导他们。从这个意义上讲,多与老人沟通,让他们学一些防骗招数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