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去世,妈妈智障,她们和奶奶相依为命——
平舆三姐妹:我们想上学
记者 刘付明 通讯员 刘先莉
10来岁的年龄,生活本该轻松快乐、无忧无虑,但对于平舆县杨埠镇大湾村委陈其庄的刘鲜三姐妹来说,记忆之中,她们的生活总是那么单调、忙碌而又疲惫。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三姐妹,却坚强、自信,对生活充满希望。7月初,笔者在杨埠一个偏远的乡村里见到了自强不息的三姐妹。
一个特殊的家庭
15岁的刘鲜、14岁的刘杰、12岁的刘三妞,69岁的奶奶、不知道年龄的智障妈妈,组成了一个特殊的家庭。
三姐妹的爸爸叫刘志愿,10来岁时患病落下了腰部残疾,失去劳动能力。4年前,饱受病痛折磨的刘志愿离开人世,给年过六旬的母亲撇下了生活不能自理的妻子和三个年幼的女儿。
刘鲜的奶奶张梅英说,她是靠亲戚邻居的帮助和自己出去乞讨养大了3个孙女,并供养她们读书的。出生在贫穷的家庭,3个女孩都很懂事。近5年来,每天早上5点多,老大刘鲜就起床做早饭,午饭和晚饭是三姐妹一块做,最小的三妞不会做饭,只管烧火。奶奶则出门乞讨,东家一个馍、西家一碗面,有时候好心人还会给点钱。奶奶说,自己年龄大了,也没有什么劳动能力,而三个孩子正在成长,她只能以这种方式慢慢把她们养大。
刘鲜的妈妈嫁入刘家时就是个智障,吃喝拉撒全靠人伺候。在刘鲜的记忆里,都是她一口口喂妈妈吃饭,给妈妈端水洗漱,帮妈妈梳头。慢慢地,妹妹们长大了,她们就一起轮流照顾妈妈。
刘家的房子是15年前用砖头垒起来的简易房,大约30平方米,隔成两间。里间做卧室,摆着两张破旧的木床。外间的客厅里,凌乱地堆些杂物和几袋粮食,除了一台老式电视和一个小台扇,几乎再也找不出一件电器。唯一让人眼前一亮的是那斑驳墙壁上整整齐齐贴着的半壁奖状。
“我们想上学”
刘鲜和妹妹刘杰同在一个班级,在今年的小升初考试中,姐姐考了170多分,妹妹考了104分,同时被杨埠镇初中录取。
刘鲜说,由于家里穷,没有钱上学,奶奶说升入中学后花钱更多,就让她们多次留级,所以她们比同班同学大了两三岁。她们非常珍惜这来之不易的上学机会,在干完农活、做好家务,并照顾好妈妈的前提下就专心致志地读书。
“我们都想有学上。”刘鲜静静地说。过早体会过生活的艰辛,三姐妹知道上学对于她们未来生活的意义。“如果有机会,我们想上完中学考大学,只有多学点知识,长大后才能有出息。”刘鲜说这是三姐妹共同的梦想。
上了初中就要住校,学费加上住宿费,姐妹俩一个学期得5000元钱。谈到钱,奶奶张梅英开始叹气,她唯一的经济来源是每月60元的低保。为了省钱给孙女上学,她的腿疼、腰疼病能忍就忍,舍不得看病吃药。即使这样,一次性拿出几千元钱,她还是无能为力。
没有钱怎么上学呢?奶奶说,要不老大就别去上了,出去打工供两个妹妹上吧。姐姐听到这话眼泪就出来了,她太渴望上学了,她还有个梦想要上大学呢!妹妹们心里也很纠结,姐姐是三姊妹中学习成绩最好,也是最刻苦的,让她辍学实在是太可惜了。
“我要在暑假里把学费挣够!”刘鲜跟奶奶说。考试结束后,她打听到离家几里外有一个务工机会,就是给别人串珍珠、做发卡。做一个发卡5分钱,刘鲜和妹妹刘杰一上午可以做300个,能挣15元钱。但就是这个活,也并不是天天都有,有时候几天才有一次机会。后来,刘鲜听人说驻马店市挣钱的机会要多些,便只身去了市里。但由于年龄小,刘鲜找工作多次碰壁。一家广告公司勉强同意让她发了一天广告,给了她50元钱,便再也不愿意用她了。刘鲜很犯愁,转眼暑期就过去了,自己却连100元钱都没有挣到,自己和妹妹的学费怎么办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