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中晚报数字报

2019年04月04星期四
放大 缩小 默认

切莫听信口头承诺 市民遇到“热心人”上门推销保险

发布时间:2019-04-04 08:36:29  

切莫听信口头承诺

市民遇到“热心人”上门推销保险

保险业内人士:警惕“退旧保新”风险

□全媒体记者 苏 莉 通讯员 高守俊

本报讯 日前,市民王先生遇到了“热心肠”的保险推销人员,一再提示他退掉旧保险,并极力推销新保险。“热心肠”保险推销员的举动,让王先生感觉心里没底儿。

市民遇“热心肠”犯迷糊

“这到底划不划算?我咋感觉这种做法不靠谱。”昨天,王先生与记者联系,向记者咨询关于保险产品“退旧保新”的情况。

记者从驻马店市保险行业协会了解到,人身保险“退旧保新”操作蕴含风险,可能会造成经济和保障双重损失,同时再次投保时会面临健康状况和退保年龄等限制,保险消费者进行此类操作一定要小心。

王先生告诉记者,他在市内一家保险公司购买人身保险已经3年多了,近日一名做保险销售的朋友频频向他推荐另外一家保险公司的人身保险产品,以补偿收益等名义要他“退旧保新”,诱导他退了旧保单,并用退保资金购买新的保单。

刚开始,王先生经不住推销人员的劝说动了心,但冷静下来计算后发现,退保可能让自己损失七八成的保费。

“我感觉里面存在猫腻。”王先生说,他越想越不对劲儿。

失去原有保障再投保有风险

驻马店市保险行业协会相关负责人介绍,王先生遇到的这种情况是“退旧保新”,应谨慎对待,以免造成经济损失。

据了解,不久前,银保监会专门针对“退旧保新”进行了风险提示,随后全国很多银保监局和保险行业协会均发出风险提示,提示保险消费者警惕“退旧保新”风险。

“退旧保新”是指个别保险销售人员以回馈老客户、补偿收益或保单升级等为由,诱导保险消费者解除已有的人身保险合同(俗称退保),并用退保资金购买其他人身保险产品。实际上,消费者在购买人身保险产品后如果盲目退保,可能会遇到保单利益受损、保险保障中断的风险。

“保险消费者应该理性对待保险‘退旧保新’推荐,充分考虑自身保险保障需求,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昨天,驻马店市保险行业协会相关负责人表示,王先生的经历是保险销售人员诱导消费者对旧保单退保,并用退保资金购买新保单的典型情况。如此一来,若投保人解除保险合同,将可能遭受一定损失,同时将失去已有的风险保障。

该负责人说,“退旧保新”看似是为客户着想,其实存在猫腻。发生这种情况分两种:一是营销员需要完成新单保费收入的考核,而“退旧保新”就能产生新单保费收入;二是部分消费者看重保单收益,感觉保单收益不理想就有退保的想法,营销员会趁 机推荐新保单。这种行为肯定会被有关部门严厉打击。目前有保险公司的确存在营销员主动劝消费者“退旧保新”的情况,但并不普遍,是少数营销员的个人行为。

专业人士:切勿轻信口头承诺

为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驻马店市保险行业协会提示广大消费者,当保险营销员提出“退旧保新”建议时,应从以下三方面考虑。

一要了解产品,切莫听信口头承诺。保险产品多为格式条款,种类繁多,侧重各有不同,消费者应当认真阅读保险条款,了解保险责任。如果保险销售人员作出与保险合同约定不一致的说明或承诺,消费者就要提高警惕。

二要理性思考,慎重选择“退旧保新”。销售人员往往会以新产品收益高诱导消费者,以“整合保单”“分期转入”等语言进行误导,有意掩盖“退旧保新”的实质。消费者要提高警惕,认真了解“退旧保新”可能产生的损失,尤其是高保障型保险退保、减保的风险。

三要发现问题,及时维护合法权益。如果发现销售人员在销售过程表现异常,消费者应当通过相关保险公司官方途径进行咨询、核实。如果消费者确认销售人员存在欺骗误导行为,应当尽量留存证据,及时向监管部门投诉,切实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诺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在线投稿
CopyRight 2009-2016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驻马店网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 备案号:豫ICP备120237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