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 建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一年二十四节气,前几个节气单从名称上就透露出一种春的气息。春分过后那潮涌般不可遏制的春风,如魔术师的手令山河换色。被朔气围困一冬的人们,面对着遍地鹅黄不觉心驰,清明节恰好在这个当口儿为人们提供了一个出行机会。
古时清明与寒食相重,在白居易的《寒食·野望吟》中,“乌啼鹊噪昏乔木,清明寒食谁家哭。风吹旷野纸钱飞,古墓垒垒春草绿”,描写了一片凄凉的祭祀场景。如今,“春和景明,政通人和”,清明没有了那种悲凉的沉重,寒食渐渐被淡忘,清明作为我们纪念亡者的一个重要节日被列入规定的假期,成为我们的国风。
在纸烟飘散的坟茔前缅怀亡魂,也是一种家族的传承和问根的过程。
清明回乡扫墓,父亲睡进土丘已有三年。少时觉得他胆小怕事、傻忠厚烂实在,对他的教诲很叛逆。现在发现,那是“谨言慎行,忠厚诚信”的家风。它已融入我的血脉,使我也同样。
随着岁月的流逝,渐渐悟到:人生如流星,能留下的是那束光亮。父亲的光就是邻里口中那句“好人呐!”的叹息。
第一次听《父亲》这首歌曲是在表哥的葬礼上。那年去送别在工作中猝死的表哥,灵堂内站满了他的学生和同事。 当时他儿子暗暗准备了一首歌曲,准备在他五十岁生日那天郑重献给他。谁想这份心意却变成他辞世的挽歌。在追悼会上,我们听到了孩子用嘶哑的声音歌唱:我的老父亲,我最疼爱的人,人间的甘甜有十分,你只尝了三分,这辈子做你的儿女我没做够,央求你呀下辈子,还做我的父亲 ……灵堂上啜泣一片,那天离他的生日还有十天。
他走了,给人们留下的是他踏实敬业的品格。这种品格在我们平凡的工作中到处都有,他们默默地奉献着自己的光和热,无怨无悔似一支燃烧的蜡烛。
清明节应该是个感恩的日子,感恩那些为我们的幸福生活做出努力的所有人,逝去的和活着的!是你们的努力造就了今日的和平富强,我们珍惜今日的幸福。
徜徉在丰美的春天,想起前年与朋友联的诗句:芳草滴翠烟柳濛,和风微拂山野中。松岗朝阳先人邸,纸烟缭绕告家翁。不责沾衣清明雨,鬓颊湿冷意犹兴。饮酒无需问牧童,随路指向梨花洞。清明时节的梨花正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