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灵沛
父亲,在俺的家乡是面旗子;老开,在俺的家乡是个传奇。三年困难时期,两人下放到同村,因此他俩相识成了好友。
父亲原是省马戏团的演员,老开原是武汉某大学的教授。
从外形和性格来看:父亲身材高挑,肩宽腰细,声音洪亮,行动利索,一身功夫,不苟言笑;老开中等身材,头大脸圆,声音浑厚,很像弥勒佛。他俩能成为好友缘于各自的不幸遭遇。
我小时候,老开经常来我家串门,因此他留给我的印象很深刻,发生在他身上的故事至今令我记忆犹新。
有一天上午,队里分了半篮子红薯,老开背回家后就出去闲聊了。他的老娘把红薯洗净后准备蒸着吃,不料老开回家后,把红薯剁开就熬粥喝了,只给母亲留下一大碗,所以大家才知道他的饭量很大。
队长了解情况后,便量才而用,让他帮大伙儿推队里的大石磨,因为那时队里牲口较少,社员磨面困难,这下好了,老开顶上了牲口用。于是,队里每有重活,就一股脑地派给老开干。老开也不推迟,总是任劳任怨。
农闲的时候,老开常常给大家讲故事,古典名著里的人物被他说得活灵活现,故事感人肺腑、催人泪下,听得大家目瞪口呆、交口称赞。谁家一办喜事,老开就充当柜上先生积极帮忙。但是,他从来不议论国家时政。若干年后,我才明白——原来他是右派。
其实,在我们四邻八村,让老开佩服的人只有我父亲一个。父亲既是文化人又是艺人。虽然种地时,父亲算不上棒劳力,但是他常常帮助四邻八舍的乡亲,还教青年人练武健身、耍杂技和魔术,这令大家眼界大开。有时他也会讲讲故事和各地见闻,或者给大家讲简单的中医医理等。
在那个特殊的时期,两人惺惺相惜,老开深感欣慰,父亲也备感满足。不过,若干年后我才得知,父亲是因为“历史不清”才被下放的。父亲曾经告诉我,他16岁时就成了孤儿,解放前颠沛流离,做过各种苦力,解放后过上了安稳日子,对党一直是心怀感恩的。
改革开放后,老开回到了武汉,遗憾的是父亲没有活到这一天。
清明节将至,思念之情浓烈,谨以此文缅怀两位曾经的好友——我的父亲和开伯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