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晓庆
我对大自然有一种天然的亲近感,自然界中的各种植物,诸如兰花、牡丹、银杏等,无疑是我的最爱。庭院里,我还特意留了些土地用来栽培它们,工作之余,我的多数时间都花在“摆弄”它们上。但若要问,我对哪种植物或者具体的哪棵植物最魂牵梦绕,则是远在300公里之外的“焦桐”了。
赶往兰考的班车早晨6时即已出发,我头天晚上便把行李准备妥当。一路上,司机驾驶着班车用每小时110公里的时速飞奔着,但我仍嫌车速太慢,只希望早一点儿赶到兰考,见到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亲手种下的那棵焦桐。3个半小时后,班车终于驶入兰考县城。透过车窗,笔直宽阔的迎宾大道,青葱翠绿的绿化广场,悠闲惬意的行人游客,兰考县城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如今的兰考已成为国家园林县城、国家卫生县城、省级文明县、全国双拥模范县、国家新型城镇化试点县,很难想象这里就是那片曾经被风沙、盐碱、旱涝“三害”严重折磨的贫瘠土地。
辗转至焦桐树下,已是上午10时。焦桐,一棵高达20多米、树冠可荫近百平方米、需三人方可合抱的泡桐树,家长一样伫立着,黝黑粗壮的枝干盘曲延展,挂满紫色的风铃。这棵泡桐树已有55年的树龄,是焦裕禄同志于1963年春栽种的,并在树旁留影纪念。如今,焦桐不但巍然屹立着,而且被定为“重点文物”,一年四季总有人前来一睹它的雄姿,每到春天数不清的桐花绽放,人站在树下顿感心旷神怡。这棵不同寻常的泡桐树,就是为缅怀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被兰考人民称为“焦桐”的那一棵。
55年前,焦裕禄种下的一株小麻秆,如今已华盖如云。历经半个多世纪的风雨沧桑,这棵泡桐树始终矗立在那里,带给人们一片绿荫,也活在百姓心中,大家亲切地称它“焦桐”。焦裕禄虽然已经离开我们很久了,但他崇高的精神犹如那生长茂盛的焦桐一样活在我们心中,永远是鼓舞我们的思想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