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中晚报数字报

2018年03月27星期二
放大 缩小 默认

网上销售的保险名称太奇葩 有些是伪保险

发布时间:2018-03-27 08:21:07  

 “熊孩子险”、“恋爱险”

网上销售的保险名称太奇葩

保监会相关人员称有些是伪保险

周刊记者 苏弼坤

“今年1月,保监会发布关于伪保险的风险提示,主要是针对那些并非正规保险的产品。但像‘熊孩子险’这样的保险,是给意外险取了个吸引人的名字。”昨天上午,针对目前网络上销售的名称奇葩的保险,平安人寿驻马店中心支公司工作人员黄萍说,所有正规的保险都是为了提高民众的幸福指数。但是对于保监会公布的那些伪保险,消费者不能掉以轻心。

奇葩保险名称多为求新求异

今年1月,保监会发布的《关于防范互联网伪保险产品的风险提示》,明确表示互联网平台销售的像“鹿晗恋爱险”这样的“恋爱险”,并非保险产品,它不符合《保险法》的规定,也不是由保险机构开发和销售的。消费者购买这样的保险,会面临缺乏法律保障的风险。

除此之外,还有名叫“贴条险”的产品,用户使用手机号或相关车辆信息可注册成为某App平台的会员,只要付费1元,即可购买一份一年内首次处理车辆违法时减免100元的保险。

保监会相关人员表示,“贴条险”销售平台并不属于任何保险公司,所以它不属于保险范畴,是名副其实的伪保险。

“但网上销售的‘熊孩子险’和那些伪保险有所不同。”黄萍说,互联网保险为了求新求异,推出各类名称奇葩、保费较低的险种,一般几元至几十元不等。这些保险和伪保险的区别就是,它们是由保险公司发布的,比如平安人寿就有类似“熊孩子险”这样的保险。这只不过是给意外保险取了一个不一样的名字。从目前的销售情况来看,这些名称奇葩的保险虽然很便宜,但是销量一般。

辨别伪保险其实很简单

“随着互联网保险的快速发展,保险监管部门也不断加大对保险产品和保险公司的监管力度,不合规、不合法的保险产品几乎消失殆尽。但对于出现在网络上的伪保险,消费者还是要小心谨慎。”黄萍介绍,普通消费者辨别互联网上的保险产品是否合规合法,其实也不难。

黄萍介绍,辨别伪保险最直接的方法就是,消费者可以看产品是否由保险机构提供保险服务。因为《保险法》规定,保险业务由依照本法设立的保险公司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保险组织经营,其他单位和个人不得经营保险业务。消费者不管是在现实中还是网上选购保险产品,都要看它是否由保险机构提供保险服务,要仔细阅读保险合同。

另外,消费者还可以看这个保险是否与保险精神匹配,因为《保险法》明确规定,从事保险活动必须遵守法律、行政法规,尊守社会公德,不得损害社会公共利益。像之前保监会公布的“贴条险”这些产品,其本质就是靠不良营销,诱导消费者违背社会公德或相关法律法规,说白了它就是打着保险旗号的“李鬼”,与保险精神严重不符。

“所有合法合规的保险都是为了提高民众的幸福指数,让人们的生活更美好。那些打着保险旗号的伪保险因为不合法、不合规,势必会影响投保人的合法权益。”黄萍提醒广大消费者,如果遭遇伪保险,可向公安机关报案,依法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在线投稿
CopyRight 2009-2016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驻马店网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 备案号:豫ICP备120237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