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无
流行词:初心
关于这个字的本义有两种说法。一说是其本义为用刀裁衣。许慎《说文解字》说:初,始也,从刀从衣,裁衣之始也。段玉裁进一步解释道:制衣以针,用刀则为制衣之始。引申为凡始之称。另一种说法是其本义为人穿上衣服,开始文明生活。这种观点认为,在甲骨文里这个字中的刀是“人”字的象形而非裁衣之刀,后来随着向篆书、隶书的演变,由人演变成了刀。所以它表示的意思为一个人穿着衣服,祖先创造的这个字本义是:原始人制衣穿衣,遮羞保暖,开启人类文明。尽管许慎是解释古文字的大家,但我们认为这个说法更靠谱一些。初的引申义一直不很复杂,通常就是开始(的)、第一次、原来的、最低等级等几个意思。看来“初心”坚守得还是蛮好的。
古人称开天辟地、人类诞生之际为元,称代表家族繁衍渊源的太母为始,称原始时代人们用兽皮遮羞保暖为初……做饭从生火开始,砌墙从地基开始,走路从举足开始,有很多可以表示开始的字,如元、始、首、头、基、起等,为什么人们更喜欢从初入手形容“开始”呢?也许可以这样理解,人们生活的基本方面是衣食住行,衣是排在第一位的,穿衣意味着人类真正和动物区别开来,从荒蛮进入文明社会。所以人们形容开始的时候就自然从衣服开始了。
古代的文人骚客对这个字钟爱有加。读读这些句子:“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知”“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江月何年初照人,江畔何人初见月”……可以明显感受到,这些初字里面,蕴含的尽是纯美、洁静、清新、雅致的形象和意蕴。因为它的出现,整个诗句的品位就得到了震撼人心的升华。
它表示的是一个很重要的、在人们心里能够烙下深印的概念,和人们最在乎的 “心”结合在一起,自然成了词界的完美搭档。所以“初心”一问世,就引起了人们的共鸣,接着风靡词界。
初心本来是一个政治性很强的词语,它在中央的政治文献中面世以后引起了人们的强烈共鸣。通常情况是,政治性的词语因为它们出现太多太泛滥太程式化、规则性太强等原因,很难在人们心中留下深刻记忆或者让人们产生好感,更难以成为人们自发使用的流行词。但是这个词很快风行起来。尽管《华严经》早有“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之说,但真正形成巨大影响力的还是这次政治力量主导下的强势宣传。当然,最重要的是它打开了人们内心深处被压抑已久的大门。它折射出了一个现象:一块纯洁无瑕的碧玉被浮躁、功利、短视、自私的尘埃污染了,失去了光泽,而人们在内心深处都在惦念着它。现在有强大的力量正在把它的原貌展示给大家,自然就得到了人们的欢迎和应和。
这个初心似乎又和儒家经文“人之初,性本善”的思想一致。现在我们看到,儒家思想和佛教思想在很多地方是一致的,它们共同成为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重要支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