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人恩惠前来还债 不见恩人心愿难了
许昌市民寻找恩人彭熙义
请市民积极提供线索
晚报首席记者高琳琳
本报讯困难时,老乡接济他400元钱,让他渡过难关;为谢恩,20多年来,他想方设法寻找恩人,却难见恩人面。昨日下午,来市区还债的许昌市民徐留根向晚报求助,希望记者帮他寻找多年不见的恩人彭熙义。
困难时期受人恩惠
今年58岁的徐留根是许昌人。1993年至1996年,他在广东给别人开车。在这期间,他认识了同样给别人开车的驻马店市民彭熙义。在徐留根的记忆中,彭熙义性格开朗,为人大方,妻子刘金霞(或刘翠霞)待人热情。他们有一个女儿,如今应该30多岁了。
“那时候家里都不富裕,有一次我遇到困难,向彭熙义借了400元钱。”徐留根告诉记者,后来他跑车去了其他地方,本想把借的钱还上,但一直没遇到彭熙义。徐留根说,这么多年来,因为通信不畅通,他一直没能联系上彭熙义。
“做人应该诚信,当年我借钱时说过不久就还,现在我失信彭老弟了,所以我想见见他,表达我的歉意。”说起这段往事,徐留根有些伤感。
市区还债难见恩人
昨日上午,因为要到驻马店拉货,徐留根来到驻马店。到达市区的第一时间,他就来到市南海路卷烟厂家属院。
徐留根说,他认识彭熙义后,曾到这位老弟家做过客,虽然记得家属院的位置,但是具体哪一幢楼忘了。他满怀希望来报恩,门卫却说家属院里没有这个人。
徐留根不死心,在家属院大门口一直等到下午也不见恩人的身影。无奈,他到辖区公安派出所求助。民警告诉他,如果想寻找当年的恩人,可以通过当地的媒体,这样找到的概率大一些。
徐留根告诉记者,这么多年来,他曾得到过许多人的帮助,也帮助过很多人。受人恩惠就应该有所回报,所以他一定要找到彭熙义,了却这个心愿。
彭熙义和家人看到报道后,请及时与晚报记者联系,让徐留根不留遗憾地离开市区。
(线索来自本报新闻热线283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