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中晚报数字报

2017年10月12星期四
放大 缩小 默认

难忘那台缝纫机

发布时间:2017-10-12 08:34:13  

 晚报首席记者 高琳琳

“如果不是前段时间陪家人看了场电影,我也不会把这台老旧缝纫机找出来。这台缝纫机是我们家几代人用过的老物件。”昨日,记者在驿城区人民街道向阳社区赵慧娟家中,见到了那台缝纫机,听她讲述了那段难忘的故事。

看电影勾起回忆

国庆节期间,由大鹏导演的《缝纫机乐队》在全国上映。在众人为这部影片发表评论时,影片的名字勾起市民赵慧娟的回忆。

“妈,咱家的缝纫机放哪儿了,就是以前你和我奶奶用来给我们做衣服的那台。”看完电影,赵慧娟就给在外地的母亲打电话,询问家中缝纫机的下落。经过寻找,赵慧娟在阁楼的角落里找到了那台缝纫机。经过简单擦拭,缝纫机露出了真面目。

“那个年代,置办新衣服可不容易。置办新衣服,不但要有钱,还要有布票。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是物质匮乏年代的穿衣准则,也决定了缝纫机的显赫地位。”赵慧娟告诉记者,那时候,购买缝纫机如同购买自行车一样,大家是慎之又慎。

攒钱购买大物件

赵慧娟说,他们家的这台缝纫机是一家人省吃俭用半年买的。缝纫机那时卖100多元钱,算是一笔大开支。

至今,赵慧娟还记得买缝纫机的情景。父母带着她,拉着架子车来到市中山街的商店买缝纫机。母亲是肯定要来的,这一大件不但是为全家人购买,更是为女主人购买,一定要由母亲来挑选。

耐心而细致的挑选终于有了结果,父亲将缝纫机扛出商店,小心翼翼地放到架子车上。父亲拉着架子车在前面走,赵慧娟和母亲紧跟在后,掩抑不住内心的激动。路人投来羡慕的目光,落在缝纫机上,也落在母亲的脸上。

“奶奶和母亲用缝纫机特别爱惜,生怕弄坏了。”赵慧娟说,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缝纫机的利用率特别高,花几元钱买的布,可以给家里的孩子们都做一件新衣服,比买成衣便宜多了。

缝纫机拉回家后,一家人欢天喜地,大人安装,孩子们蹲在旁边观看,问这问那。赵慧娟的母亲拿出早就准备好的布头,坐下来踩着脚踏板,缝纫机便转动起来,眨眼工夫碎布头就缝到一起了。

缝纫机寄相思

“那个时候,缝纫机好像没停过,每天奶奶和母亲都会把破破烂烂的衣服缝补得整整齐齐。”提起往事,赵慧娟笑着说,那时候,谁家有一台缝纫机,就觉得很了不起。

看着这台缝纫机,赵慧娟就会想起坐在窗台前一手扶着摇轮、一脚踩着踏板,戴着一副老花镜低着头缝缝补补的奶奶。她和哥哥上学时,奶奶经常用缝纫机给他们补校服。

“小孩子好动,经常把衣服挂得都是口子。我们不敢让爸妈换新校服,就偷偷让奶奶帮我们缝补校服。”赵慧娟说,奶奶去世多年了,再看到这台缝纫机,她就会想起当年奶奶给大家缝补衣服的身影。回忆起那个场景,自己就忍不住流眼泪。

在赵慧娟的印象中,一块布,奶奶用缝纫机左边缝一下,右边缝一下,就变成一件褂子。小时候,很多衣服都是奶奶做的,相比现在的衣服,虽然款式没有那么多,但是质量很好。

时代发展,科技进步,缝纫机已慢慢淡出人们的视线。很多年轻人不但不会用,大多数都没见过。找出这台缝纫机后,赵慧娟准备学习使用,既能做到勤俭节约,又寄托了相思之情。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在线投稿
CopyRight 2009-2016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驻马店网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 备案号:豫ICP备120237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