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中晚报数字报

2017年09月21星期四
放大 缩小 默认

手擀面的味道

发布时间:2017-09-21 08:59:07  

□周刊记者  左蕊

“在我吃过的饭菜中,有一种美味,它虽然样貌平平、普通无奇,但我对它情有独钟、百吃不厌,那就是外婆做的手擀面。”910日,教师节,记者采访了在市区某小学教语文的刘老师。

yuanzh1709100.jpg 

yuanzh17091021.jpg 

外婆的“治愈系”手擀面

手擀面,顾名思义,就是用手擀制而成的面条。手擀面不仅用料单纯,做法简单,而且入口爽滑,筋道耐嚼,香味浓郁,是一种老少皆宜的食品。刘老师说,她小时候,在那个缺吃少穿的年代,感觉最幸福的日子,莫过于过生日了。生日一年只有一次,弥足珍贵,外婆会不遗余力地为家里的孩子们操办,手擀面是生日宴上必不可少的“重头戏”。

除了过生日外,生病时也能吃到外婆做的面。“记得有一次,我感冒发烧,浑身酸痛,吃了几剂药也不见好,整天病恹恹的,茶饭不思。无奈,外婆便狠心拿出为姐姐过生日预留的白面,为我做了一碗香喷喷的鸡蛋手擀面。”刘老师说,她一见到手擀面,顿时来了精神,端起碗就猛吃起来,碗很快就见了底。吃后,她觉得一股暖流迅速涌遍全身,细密的汗珠争抢着往外冒。没过多久,她就感觉自己像脱胎换骨似的,浑身不疼了,感冒竟奇迹般地好了!

“也许是心理作用,我那时感觉吃了外婆做的手擀面后,病就好得特别快。”刘老师说。

手擀面凝聚着浓浓的亲情

刘老师说,每逢外婆做手擀面,只要有时间,她必然“自告奋勇”帮忙。说是帮忙,其实是想第一个吃到外婆做的手擀面。刘老师的这点儿小心思,自然瞒不过外婆的“火眼金睛”。但外婆不说破,只是微笑着默许。

做面时,外婆先取几勺面粉放进面盆里,然后右手执筷,左手拿瓢,一边慢慢加水,一边快速搅动。等水完全浸透面粉后,就把黏糊糊的湿面团在一起,置于宽大瓷实的案板上揉搓。反复揉搓数十遍,面团就变成一个圆光溜滑的面蒂子,然后把面蒂子扣在面盆下醒着,开始炒菜。

炒菜时,把大葱、豆角、胡萝卜、大白菜等蔬菜洗净切好,在锅内倒一勺油,待油香弥漫开来,依次倒入备好的蔬菜煸炒。炒至大约八分熟时,加入食盐、味精等佐料,再倒入两瓢凉开水煮沸,一盆色泽鲜艳、香味扑鼻的炒菜便出锅了。

“接下来,外婆吩咐我倒半锅清水,之后就开始有条不紊地擀面了。擀面既是力气活也是技术活,只有二者兼备,方能擀出上好的面条。外婆把醒好的面蒂子放在案板上,先用擀面杖擀成脸盆大小的面饼,再把面饼卷在擀面杖上,用双手轻轻握紧,然后来来回回滚动着擀起来。”刘老师告诉记者,一根长擀面杖在外婆手中上下翻飞,挥洒自如,面饼一点点由厚变薄,由小变大,最后变成一个薄似纸张的圆面片。稍晾片刻后,在面片上撒少许玉米面,再将面片折叠成条状或扇形,拿起菜刀切起来。只听菜刀与案板亲吻的响声,顷刻间,面片便摇身变成细细的面条。

刘老师说,之后外婆便迅速抓住一把面条的顶部,用力抖掉粘在面上的玉米面后,将其顺势抛进沸腾的开水锅里,再用竹筷捅几下,面条便浮出水面,一阵浓烈的面香迎面扑来。“外婆捞出一筷面条,再浇上一勺炒菜给我。我胡乱搅拌几下,便迫不及待地吃起来。一碗面条下肚,唇齿留香,回味悠长,那个舒坦劲儿,比吃了山珍海味还要过瘾!”刘老师说。

刘老师告诉记者,这些年一路走来,吃过各种鸡鸭鱼肉,也品尝过花样繁多的面条,但无论哪一种饭菜,都没有外婆的手擀面温暖贴心。她深知,外婆做的手擀面不是普通的面条,它凝聚着浓浓的、难以割舍的亲情。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在线投稿
CopyRight 2009-2016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驻马店网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 备案号:豫ICP备120237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