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思邈(资料图)
据《大唐新语·隐逸》记载:初唐四杰之一的卢照邻非常崇拜“药王”孙思邈的高超医术,求拜他为师。年逾古稀的孙思邈也很喜欢卢照邻的才华,便收他为徒。
刚刚拜师的卢照邻迫切希望得到师父的真传,早日成为众人仰佩的名医。但孙思邈只是每天给他10粒米,让他边用3个手指按住不停地捻,边背诵《千金方》《摄养论》等医书,既不让他接触病人,也不给他讲诊疗知识。就这样过去两个多月,卢照邻想问为何总让自己捻米粒,但又有些不敢,因为让孙思邈收为徒弟不是件容易的事。又过了一个多月,卢照邻终于忍不住了。这天他刚捻起米粒,鼓足勇气要问,却突然心有所感,说:“师父,今天你给我的米不是10粒。”
孙思邈高兴地说:“你现在可以学习诊脉了,我可以教你医术,却不能给你灵悟的手指和心机,能不能辨别出脉搏的细微变化,靠的不仅是手感更是心悟,你感觉出缺少米粒,说明你已能手感心悟。”
后来,卢照邻虽没能成为名医悬壶济世,但从“捻米”中得到感悟,努力读书,用心体会世情,最终写出《卢升之集》等传世之作。
(据《北京青年报》 周文洋/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