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中晚报数字报

2017年06月29星期四
放大 缩小 默认

酱香型白酒为何要七次取酒

发布时间:2017-06-29 09:00:20  

□周刊记者  左蕊

wangk1706130.jpg 

酱香型白酒(以下简称酱酒)以香味细腻、入口醇厚、回味悠长的特点受到酒友的欢迎。但酱酒的工艺复杂,经历端午制曲,重阳下沙,2次投料,9次蒸煮,8次加曲发酵,7次取酒。

酱酒为什么要进行7次取酒呢?这要从酱酒的酿造讲起。酱酒的用料极为讲究,一定要用仁怀本地产的糯高粱,粒小、皮厚、淀粉含量高,经得起多次蒸煮。

外地高粱一般取到第5次酒后就被榨干了,只有仁怀的高粱能完成7次取酒。

下沙的第一步是“润沙”,即用100摄氏度左右的开水清洗几遍,不仅可以洗去渣滓,还可以让高粱吸水。

然后,把高粱上甑蒸煮大约两个小时,散在地上“摊凉”,用铲子不停地翻开,当温度降至35℃左右开始加曲。高粱与酒曲的总体比例为11,但是酒曲要分9次加入,每次加的数量不一样,平均为高粱的10%左右。

第一次加曲搅拌后要进行“收堆”发酵,发酵时间需要酿酒师依据温度灵活掌握。

第一次发酵完成后,把酒曲铲入窖坑进行封存——进入“窖期”。酱香酒的窖坑是用石块砌成墙壁,否则酱味就不浓了。窖坑要用本地黄泥封住,不能透气,在窖期中要经常检查,时常洒点水,防止干裂进气。

1个月后打开窖坑,开始“二次投料”,按照11的比例,加入新高粱,继续上甑蒸煮。摊凉后加入曲药,收堆发酵,然后重新下窖。

再次度过1个月左右的窖期,开始第3次蒸煮。当年12~第二年1月,进行第一次取酒。之后再对酒糟进行摊凉、加曲、收堆、下窖等流程。如此周而复始,每月1次,第二年8月第7次取酒完成。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在线投稿
CopyRight 2009-2016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驻马店网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 备案号:豫ICP备120237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