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中晚报数字报

2017年06月09星期五

按日期检索

放大 缩小 默认

偶回母校

发布时间:2017-06-09 08:57:22  

□张贺珍

今天,虽然下着毛毛雨,但一点也没有影响我的好心情。因为我约了初中时的两个好伙伴决定回母校看看。

终于回到了久别26年的母校——诸市一中。不变的是校园的老槐树,还有我们的三层教学楼,依然是多年的老样子,正张开热情的双臂,迎接我们的到来。另外还有我们那和蔼可亲的杨老师,已早早地站在学校的大门口,迎接我们的到来。

我的思绪回到了美好的初中时代。

记得那是1988年,新的教学楼刚落成,我们这一届属于幸运儿,是首批住进教学楼的学生。

我们住进了崭新的教学楼。但由于当时的条件差,寝室里没床,我们睡的是沙池子,也就是用砖垒几层,里面填上一池子沙。我们把行李铺在上面,这就是我们晚上休息的地方。

那时的学校少,学生多,所以学校的寝室床位特别拥挤。记得老师给我们分床位,是用“脚”量的,一人一“脚”的宽度。我跟老师理论:“小不点儿一人一脚可以,像我们这些人高马大的一脚能睡下吗?至少要分给我们一脚半的宽度。”老师、同学们一阵哄堂大笑。

晚上,寝室里没有风扇,没有蚊香,我们的寝室就是蚊虫的乐园。跳蚤、虱子肆意妄为,但那时的我们“皮厚”,顶咬。也许被咬得多了,具有抗虫咬的特异功能了吧!

那时学生的伙食每天就是馍头、面条儿、稀饭,菜很少,有点儿菜也是白水煮萝卜、白菜。那时的我每餐只吃馍,喝稀饭,舍不得买。有时从家里拿点咸菜、芝麻盐,夹在馍里吃。放学后,为了吃上一个馍,要步行几里跑回家。

当时的我们年轻,活力四射,没感到条件苦,每天总是美美的、甜甜的……因为我们大多是来自农村的孩子,没有那么娇气,更没听说所谓的“公主病”。

星期天回家,没有家长来接,都是我们三五成群,结伴回家。和我顺道的“小不点”(张霞),我们来去都一起。我家离学校五里路,她家要远一点。每次放学我俩一起走到我家已累得不行,先歇一会儿,喝上两口水,啃一块干馒头,我再骑上家里唯一的“破洋车子”送她回家。在我的记忆里,我家的那辆“破洋车子”没有脚踏板,脚蹬子只是一根粗钢钉,尖尖的。除了铃不响外,其他部件都响……一路上,车子的吱吱声、小鸟的叫声、风声,还夹杂着我们的欢笑声。

    回忆的碎片点点滴滴,初中时代那安静的教室、热闹的操场,也许我再也找不到了。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在线投稿
CopyRight 2009-2016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驻马店网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 备案号:豫ICP备120237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