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中晚报数字报

2017年05月31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端午时节话忠魂

发布时间:2017-05-31 08:18:20  

 端午时节话忠魂

□陈长松

“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这是战国时期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遭流放时发出的无可奈何的哀叹。

公元前340年,屈原生于楚国一个贵族家庭,他生活在战国后期。当时战国七雄中实力较大的是秦、楚、齐三国,其中又以秦国最为强大。屈原年轻有为又博学多才,20多岁就任了仅次于令尹(宰相)的左徒,参政议政。屈原主张连齐抗秦以保全楚国,并出使齐国与之结盟。但是,朝中的亲秦派不断在楚怀王面前诋毁屈原。昏庸的怀王竟免去了屈原的官职,并在亲秦派的怂恿下冒险与秦王相会。屈原知道后虽然再三劝阻,可楚怀王就是不听,结果受骗,被秦国俘虏,三年后命丧秦国。

楚怀王死后,他的长子顷襄王继位,他比怀王更昏。虽然屈原力劝顷襄王励精图治,为楚国和怀王报仇雪恨,可顷襄王不但不听,反而在奸臣的“忠告”下做了秦王的女婿,并将屈原放逐到江南,迫使他长期过着流浪的生活。然而,屈原在人生失意时仍未放弃救国救民的理想。“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便是他身处逆境仍矢志不渝的真实写照。

公元前278年,楚国终于被强大的秦国所灭。看到国破家亡,报国无门的屈原政治理想彻底破灭。这年农历五月初五,在湖南省东北部的汨罗江畔,62岁的屈原面容憔悴悲恸欲绝,望着苍茫的大地,仰天长啸:“浩浩源湘,分流汨兮。修路幽蔽,道远忽兮。怀质抱情,独无正兮。伯乐既没,骥马程兮。”现代意思就是说,浩浩的源水和湘水各自奔流向前。漫长的道路阴暗多险,前途渺茫。我虽有高洁的品质却不被认可。既然伯乐已死,即使是千里马还有谁能识别?绝望之中,屈原抱石投江。一代忠臣,竟落得如此下场!

虽然屈原离开了我们,但他的爱国精神却代代相传,唤醒过无数爱国人士尽忠报国。屈原殉国的这一天———农历五月初五逐渐演变成了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端午节,以祭忠魂。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在线投稿
CopyRight 2009-2016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驻马店网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 备案号:豫ICP备120237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