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中晚报数字报

2017年05月31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端午是一条河

发布时间:2017-05-31 08:16:53  

 端午是一条河

□赵大磊

 

当楚国贵族屈原纵身跳入汨罗江时,他不会想到,这一天竟演化为举国缅怀的节日。几千年了,他忠贞不屈的精神,像一条奔腾不息的河,一直流淌在万人敬仰的目光里。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每到五月初五这一天,江南江北的人们就会不约而同地戴上香包和五彩线,把艾枝、菖蒲插在门口,在屋里贴上五毒图,来驱除妖魔,辟邪祈福。人们还在雾淡露滴的清晨采来竹叶包粽子,将柏叶、大风根、艾、蒲、桃叶煮成药水洗浴,或在江河里祭祀、竞渡,像祭拜头顶的太阳一样,用各种各样的仪式,去虔诚地怀念一位诗人。

滔滔而去的汨罗江,流走了多少物换星移的岁月,又流走了多少令人扼腕叹息的梦想。天无语,水无语,只有青青艾蒿,在五月的暖风中摇曳着醉人的绿意;飘香粽叶,包裹着烟火人间里柔软的梦想。“粽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这些从《离骚》中走来的香草,沉淀着有关屈原的记忆,缠绵着中华民族不灭的人文精神。

在季节的散板中,端午就像一道光,在厚重的历史上划开一道弧线,明亮了是非善恶的标准;端午也像一场雨,在人们心里种下爱国情愫,一株草,一片叶,一缕米香,都以朴素的光亮照耀着世间。

而在我的家乡豫南平原,端午也是麦子成熟的时节。村庄被无边无际的麦子包围着。金色的麦浪中,布谷鸟不停地催促着人们收麦插禾。在麦子的风香中,奶奶端坐在平静如水的光阴里,一针一线地给我缝着香包。她先把不同颜色的碎布拼凑在一起,往里面塞进棉絮、艾叶和香料,然后用细密的针脚缝合起来,再用绣花针绣出头发和五官,一个活灵活现的扳脚娃娃便在奶奶手中诞生了。可奶奶并不急着拿给我看,又拿起针把一截一截光洁的干蒜薹用五股线串起来,做成一个红缨穂缝在娃娃的脚上,才仔细地把它戴在我脖子上。

到了端午这一天,奶奶总会端出一碗雄黄酒,翘起小手指蘸一点,一边哼唱着歌谣,一边轻轻地抹在我的耳朵里,为我驱赶五毒。凉凉的酒香,像一场细雨,滴落在我深深浅浅的梦境里。

吃早饭时,掀开笨重的锅盖,里面照例是一大锅煮熟的红皮鸡蛋和大蒜头,热气腾腾的,飘荡着草木的淡淡清香。灶膛里,余火还未熄灭,闪烁着暖暖的星火。因为有爱,每一个端午都是如此幸福美好!

儿时的我从没想过,散发着艾香的扳脚娃娃和红皮鸡蛋,寄托了奶奶多少细密的情思和真诚的祈祷,只知道它们是我苍白童年里最值得炫耀的。

直到后来我才明白,从南方到北方,不同的地理条件和文化背景,赋予了端午节不同的内涵和风俗,但纪念屈原的主题和祈求风调雨顺的愿望,却没有在几千年的风云变幻中发生些许变化。

如今的端午,母亲也戴着老花镜为孙子、孙女缝扳脚娃娃,也早早地把一大束艾枝插在门口,也在地锅里煮一大锅红皮鸡蛋和大蒜头。年年依旧,岁岁平安。可当我在母亲手里真正读懂一个香包的含义时,奶奶已经去世多年。她的墓前,艾蒿青青。

心里装着他人的人,才会活在他人的心里。天地无语,却总会在心之一隅,珍藏起一份缱绻的情怀。即使风吹不醒万物,时光自会还原真相。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在线投稿
CopyRight 2009-2016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驻马店网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 备案号:豫ICP备120237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