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在于积累
——读陈德龙小说集《感恩的鱼》
□白杰
《感恩的鱼》封面。
陈德龙开始文学创作时间不长,却发表了数量可观的闪小说、小小说作品,散见于《山花》《小说选刊》《百花园》《小小说大世界》《参花》《辽河》《金山》《广州日报》《西部开发报》以及泰国的《中华日报》、印尼的《国际日报》、新西兰的《先驱报》、美国的《明州时报》等报刊。并有多篇作品被选入微小说年选等多种选本。他先后出版了闪小说二人集《窗外菊正黄》、小小说二人集《看见了你的笑脸》和长篇小说《龙兴年代》。摆在我们面前这部新出版的小说集《感恩的鱼》,正是他小说创作的阶段性作品选集。
我们不得不承认,这些创作成果的问世,充分说明了他文艺创作的热情和勤奋。也证明了他生活积累和文字积累的扎实厚重。
小说并不是作家的专利,所以,生活积累和思想高度才是小说创作成功的基础。陈德龙长期在乡、县基层单位工作生活,对平民生活具有深刻了解和体会。所以,他的作品充满了质朴、浓郁的平民百姓的生活气息。如《一只痴情的鸡》《故土》等。
《感恩的鱼》所收百余篇作品讲的故事基本集中于平淡的生活琐事,却让我们从这些“小”中看到了一个包罗万象的大世界。他从撷取生活片段、人物细节入手,敏锐地把群众的真情实感、大众的心理诉求升华为一个时代的审美意识和精神境界,进而赋予作品文学的质感、思想的质感。给读者以审美愉悦和思想启迪。如《天上下来一条龙》《解闷》《李逵请客》等。
《感恩的鱼》所收作品题材涉及天文地理,古往今来,可说是包罗万象,林林总总。侧面证明作者是一个十分注意素材积累,广泛汲取知识养分的“有心人”。这也为他提供了信手拈来的丰富创作资源。
不过,陈德龙百密一疏,其某些作品情节也有不够严谨的地方。如大家普遍看好的《傻丫》中如下一处描写:“她扭捏地红着脸说:你,命根子完好如初呀。
真的?我呼地坐起。”
我认为,傻丫是个未出嫁姑娘,不能也不会像个大嫂们说话这么直截了当。二是“我”伤在屁股上,伤口还没有痊愈就“呼地坐起”,似乎不合情理。
还有《典当》文中的“老人”“客人”应是同一人,文中称谓却没有统一。莫非是笔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