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慧
有人把一个蓬头垢面的流浪汉带进餐厅就坐,并买了一碗面让他充饥。
所有人的目光都聚集在流浪汉身上。有两桌吃饭的人当即避而远之;有个顾客则盛气凌人地对流浪汉多次发难,让流浪汉换个位置,不要坐在她的对面影响她用餐。这时候,店长过来驱赶流浪汉,说这是高档餐厅,不接待乞丐。一个年轻的姑娘对店长的态度表示质疑,并指责店长太不尊重人。姑娘给流浪汉取了筷子和叉子,对店长说:“这是我给他拿的筷子和叉子,请尊重一下我,他是我的朋友。”
这是广东卫视《你会怎么做》栏目所拍摄一段关于流浪汉进餐厅的真实视频,看后触动人心。“他是我的朋友 ”,听起来那么平常,但又那么温暖。词典中对“朋友”的解释是:“志同道合的人,泛指交谊深厚的人。”素不相识,姑娘称乞丐为朋友,并保护他不被别人伤害,这是一种更深厚的情谊。从此可以看出,当今社会中大多数人们对待弱势群体的积极态度。这是社会素质的提升,也是人类素质的提升,是用我心换你心的大爱之举,又是一种最普通的、最根本的人性之举。
当然,在现实生活中也不乏有冷漠的“视而不见”,比如老人摔倒街头无人扶起,交通事故中无人抢救等,这种冷漠是人们彼此之间失去了信任。“信任是向善的动力”,没有了信任,就滋生了冷漠,导致了人与人之间情感的疏远。扶危救难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如果我们都能发扬这种美德,把遇到的需要帮助的人都看成是自己的朋友,那世间该是多么的美好!
在社会中每个人的地位都是平等的,所享受的人格权利也是平等的。任何形式的歧视都是对别人人格的不尊重,也是一种不道德的行为。不难看出,越来越多的人都在积极传播正能量,从自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用爱心去温暖别人、感动别人,让越来越多的人看到正能量的作用。 一句广告词说得好:“没有你应该,只有我应该。”如果把太多的“你应该”换成“我应该”,那么生活中就会少去太多的指责、抱怨,从而让我们多了一份责任和义务,更多了一份抚慰心灵的温暖。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古人尚且有这样美好的追求,现代人更应该用仁爱之心、悲悯之怀,帮助我们可以帮助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