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中晚报数字报

2017年03月03星期五

按日期检索

放大 缩小 默认

发布时间:2017-03-03 08:49:57  

□原无

流行词:灯泡   灯下黑

 

曾经那么神奇那么耀眼的灯泡,很快就要卸去妆容,黯然退出历史的舞台。岁月的无情再次让人感慨:所有的辉煌和时尚都短如弹指,寂寞和零才是真正的永恒。还好,它没有像青烟一样绝尘而去,而是化作一个温馨的传说陪伴有情人:在不想影响恋人谈情说爱的时候,陪伴的朋友总会脱口而出:我不做你们的电灯泡了。

在灯泡来到我们这里以前,灯最引人注目最有诗意的形象是灯笼。几千年的漫漫长夜里,中国人都是用它来照明的。它那么重要,以至于中华民族为它设立了一个专门节日灯节。

灯笼的作用本来是照明。但是,在哲人的眼里,它就变得意味无穷了。哲人会从不同的角度用它来暗喻现实,形成了极具中国特色的“灯笼哲学”。看这个故事,说得多么精彩。学生问:“老师,昨晚我见一盲人打着灯笼走路。他明明看不见,打灯笼有何用?”老师答:“如果他是怕别人看不清路,这是儒家;如果他是怕别人撞到他,这是墨家;如果他认为黑夜出门就必须打灯笼,这是法家;如果他认为想打就打顺其自然,这是道家;如果他借此开示众生,这是佛家;如果他明明看得见却装瞎,这是政治家;如果他是真瞎,却打着灯笼给人引路,这肯定是那些混迹于官场、尸位素餐的专家!”这般鞭辟入里的剖析,如果再道出它的“灯下黑”,就完美无瑕了。不管多么明亮的灯笼,总会有它的灯下黑。但是有多少人真的会在意它?又有多少人敢于面对它、让他人把它照亮?

这个字原来写作“燈”,字义从火,读作登声。其中的登是个象形字,本义指上车。主要用于动词表示践踏,脚向下用力。从这些内容看它和火、照明没有半毛钱关系。但是别忘了它还有一个意思,在古代它还用来表示一种祭器名。它的形状像现在的高足盘,上面是圆盘或碗形盘,下为高圈足。大概这种祭器可以用来做灯吧。

简化以后,就成了字义从火,读音从丁的新合成。这时候它依旧耐人寻味。丁所表示的意象是很小,却很有力,放在这里准确道出了灯很渺小,但很顽强执着的精神。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不惧灯火阑珊,终将灯火辉煌。

经过多年的积淀,加上灯节文化活动的助推,灯笼早已不再是一个简单意义的装饰品,它和灯谜、灯饰、灯会、灯火、灯市等现象一起,已经成为中华民族个性鲜明、寓意明确的文化符号。在此时,其中的“火”有热烈、旺盛的意思,“丁”则又意味着人丁兴旺、蒸蒸日上。它们搭配,就有了团圆幸福、热闹祥和、人丁兴旺的美好意象。

灯笼虽然吉祥,灯火虽然明亮,但提灯笼的人没有机会安逸地躺在它的庇护里放纵自己,去灯红酒绿,去醉生梦死,更不敢享用它的那片灯下黑。稍有不慎,它会酿出大火。

灯笼或许是上天的眼睛,无形伴着有形。闭上眼睛想一想,是不是有一双无形的眼睛在时时刻刻盯着你。时常听到有人在说:“人在做,天在看。”这句话是有道理的。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信。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在线投稿
CopyRight 2009-2016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驻马店网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 备案号:豫ICP备120237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