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价菜不便宜 返券“门道”多
明白消费防“被坑”
□周刊记者 左蕊
如今餐饮场所的装修越来越有个性,豪华的、典雅的、民族风格的、浪漫温馨的,无不增强了人们就餐时的快意。
但一些餐饮场所的外部环境虽然改善了,内在的食物品质和服务态度引起了消费者的不满。餐饮消费维权成了每年“3·15”的热点话题之一。
本期我们就说一说在餐饮消费过程中遇到的一些消费权益受损的情况,希望通过具体案例的评析,帮助消费者规避一些消费陷阱。
案例一:特价菜不便宜
市民余露和朋友在一家餐馆吃饭时,被桌上的“特价菜促销”宣传牌吸引,就点了两道“特价菜”。结账时一看账单,大家都傻眼了:只有一道菜是按特价计算的,另外一道是原价。商家的解释是:每次每桌只能点一道特价菜。
提醒:“假特价”是很多消费者在餐厅就餐时遇到过的问题。有些餐馆推出的特价菜,在品质上存在以次充好、短斤少两等欺诈行为;有些餐馆则在特价菜上增加了很多附属条件,给特价菜装上“高门槛”。
案例二:返券送卡“门道”多
对于一些餐饮店的返券,消费者要做到心中有数。
市民张女士和家人在饭店吃饭花了160多元钱,饭店返了30元的券。张女士第二次到这家饭店消费时才发现,必须消费满100元,才能使用优惠券。
记者在走访中,有市民反映,有些餐馆赠送打折卡,注明下次就餐即可享受打折优惠。但当消费者再次消费时,发现打折卡并不是针对全部菜品,只针对特定的几道菜。而且,酒水、火锅底料、调料或特定菜品等都不在打折之列。
提醒:对于赠送优惠券、打折卡这些餐厅的促销招数,市民一定要弄清楚饭店优惠打折的相关规定,最好在消费前了解清楚是如何优惠的、什么菜打折、什么菜不打折,做到明明白白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