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中晚报数字报

2017年02月17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

发布时间:2017-02-17 08:53:24  

□原无

流行词:炒作  炒股  炒鱿鱼  炒房

 

炒,从火,少声,本义是煎炒,即把食物放在锅里加热并不断翻动使之变熟。一般都是猛火热锅速成,操作过程中要求火旺、油热、锅要滑,手要反复翻动,动作要迅速。与其说为了能够很大程度上保持原料的营养成分,不如说是为了得到更鲜美的味道。炒是中国特色的传统烹调方法。

炒倾心追求的是鲜美。因为爆,所以鲜;因为猛,所以爽。炒着炒着,就炒进了人生境界。炒是年少时的活力,是青春中的冲动。喜欢的是速度,不惧的是反复,追寻的是激情。所以,炒又成了一种中华民族的特色文化。

炒只是获得人生美味途径之一,而且得到的并不是绵长醇美之味。像暴雨,很有冲击力很够味道,但是太短暂,不能给人足够的品味时间。高潮之后即是倦意,美味之后备感乏味。漫长的人生岁月不仅需要爆炒,也需要文火炖、清水煮,就像万物既需要暴雨冲刷又需要绵绵细雨一样。绵绵细雨更能浸润大地,滋养万物。

在这个词语创新活跃的时代,炒的本义没有改变,但引申出的新义领尽风骚。

其一,炒鱿鱼。鱿鱼一炒就会卷起来,所以人们就用它来形容卷铺盖走人,也就是解雇、辞退员工了。此处的引申义,灵感来自被炒食材形状的变化。

其二,以盈利为目的短期内的买进卖出,比如炒楼、炒房、炒股、炒期货等。商品经济繁荣,货币流通频繁,翻炒正当其时。这个引申义借用了炒菜时快速翻动的特点。

其三,为扩大影响而反复宣传,即炒作。这一引申义借用了炒的反复翻动的特点。网络的大众性让芸芸众生都有了出名的机会,出名发财似乎更容易。它吊起了人们的贪婪欲望,推动更多人跃跃欲试,所以,炒作得以大行其道。炒作的成功与否在于材料本身,也在于能不能进行绝妙的包装。这个包装,就像炒得令人眼花缭乱的反复翻动。同样一个东西,经过一番包装,影响与效果大不一样。比如一个“驴”,在包装前给人的印象是木呆愚笨,从“俺是驴”“俺是头驴”“俺是头蠢驴”的描述里可以充分联想到它的形象。但是,一旦经过翻动包装,它就可以变成“上了户口的马”。上了户口的名马,甚至可能比有户籍的普通人更值钱一些。这个时候的驴,价值就上升到了阿胶的高度。

炒作成功的重要手段是火的使用。第一,要具备把火烧起来的条件。不同角色的炒作需要不同的包装手段。政客要通过开大会、宣传动人的政治观点包装自己吸引群众支持;吃青春饭的要通过露点、突破底线包装自己以吸引更多粉丝。手段虽然五花八门,但归根结底都离不开钱或人。有了足够的钱就可以有足够的燃料。如果没有钱,那就需要想办法寻求足够多的人支持,俗话说得好,“众人拾柴火焰高”。第二,火候很重要。火候不到,会炒得半生不熟;火候太强,会将东西炒糊。第三,不是所有的东西都能够用来翻炒,只有适合炒的材料才有机会炒出味道,炒出价值。那些炒家会炒黄金、炒大蒜、炒文物,但不会去炒黄沙、炒石头、炒海水。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在线投稿
CopyRight 2009-2016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驻马店网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 备案号:豫ICP备120237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