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中晚报数字报

2017年02月09星期四
放大 缩小 默认

古诗词的打开方式不只是背诵

发布时间:2017-02-09 08:59:08  

□施雨岑

满屏竞传飞花令,一众争说武亦姝。春节期间,一档名为《中国诗词大会》的电视节目广受关注,来自各行各业、不同年龄的选手以诗为剑,一较高下,引人入胜。有人为此惊呼:中国诗词的春天来了!

诚然,这样一档形式活泼的电视节目迅速带起“人人读诗、人人爱诗”的风潮,让人们感受中国传统文化之美,无疑值得肯定。然而,比赛中也暴露出一些选手只知背诵、不知其意,不懂平仄对仗,甚至不知道诗词中一些字的正确写法。这样的问题发人深省——中国古诗词的正确“打开方式”,难道就只是背诵吗?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不可否认,背诵是创作的基础,没有数量的积累,一切都是空谈。但是,若止步于背诵、不懂欣赏、不深究内涵,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如果仅停留在“知道主义”,恐怕很难形成承先启后、继往开来的基因链条。

千年往事凭诗见。我们身处诗词的国度,在灿若星河的名篇佳作中,可以寻到自己的来路,探出未来的方向。只有将诗词的熏陶融汇到国民教育的各个环节,这些流传千年的优秀精神财富才能摆脱昙花一现的命运,真正活起来、传下去。

令人欣慰的是,近年来,这种认识已开始深入人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正在以丰富多元的传播手段、现代人喜闻乐见的方式走进千家万户。《听写大会》、《成语大会》等电视节目正在唤起大家对汉语言文化的关注与兴趣;“为你读诗”、“书香中国”等文化活动让人们在奔波之余享受心灵的慰藉;传统文化进校园、进社区的国家教育规划,唤起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珍视中华民族的文化底色,描绘当代中国的文化亮色。

古诗词的正确打开方式不能只是背诵,而应沿着古人的生花妙笔一路上溯,去探寻他们“吟成五字句,用破一生心”的那份执着,去用心感受诗意之美。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在线投稿
CopyRight 2009-2016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驻马店网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 备案号:豫ICP备120237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