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中晚报数字报

2017年01月10星期二
放大 缩小 默认

中国终于造出圆珠笔头 有望完全替代进口

发布时间:2017-01-10 08:25:47  

370569_153_170109111901_1.jpg 

圆珠笔及“球珠”。

3000多家制笔企业、20余万从业人员、年产圆珠笔400多亿支……中国已经成为当之无愧的制笔大国,但一连串值得骄傲的数字背后,却是核心技术和材料高度依赖进口、劣质假冒产品泛滥的尴尬局面,大量的圆珠笔笔头的“球珠”还需要进口。

中国作为世界制造业大国,为何无法实现一个小小零件的完全自主研发和生产?“圆珠笔之问”,更是“中国制造业之问”!

 

核心材料高度依赖进口

 

在宁波贝发笔业生产线上,每年有30亿支圆珠笔下线,这个数字放大到全国是380亿支。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圆珠笔生产国,光鲜数字的背后,却是核心材料高度依赖进口的尴尬局面。

宁波贝发集团品质部经理徐君道说:“笔尖钢我们一般说的就是笔头部分。我进入制笔行业以来,笔头不锈钢材料都是从日本进口的,不仅是国内,国外的不锈钢制笔材料也是日本的。”

笔头分为笔尖上的球珠和球座体。目前,直径0.5~1.0毫米的碳化钨球珠在我国不仅可以满足国内生产需要,还大量出口。但直径仅有2.3毫米的球座体,无论是生产设备还是原材料,长期以来都掌握在瑞士、日本等国家手中。中国每年要生产380亿支笔需要进口1000多吨生产笔尖的钢材,支付外汇1500万美元。

 

给圆珠笔安上“中国笔头”

 

为了给数百亿支圆珠笔安上“中国笔头”,国家早在2011年就开启了这一重点项目的攻关。

太钢集团技术中心高级工程师王辉绵认为,钢材要制造笔头,必须用很多特殊的微量元素,把钢材调整到最佳性能,微量元素配比的细微变化都会影响到钢材质量,这个配比找不到,中国的制笔行业永远都需要进口笔尖钢。

王辉绵说,笔头产品的生产工艺是国外企业的核心机密,我国必须自主开发一套前所未有的炼钢工艺。没有任何参考,只能不断地积累数据、调整参数、设计工艺方法。

经过5年数不清的失败,在电子显微镜下,太钢集团终于看到了“添加剂”分布均匀的笔尖钢,试验在20169月取得成功。大规模炼钢十多次后,第一批切削性好的钢材终于出炉了。这批直径2.3毫米的不锈钢钢丝,可以骄傲地写上了“中国制造”的标志。现在,一些笔头企业已经开始使用,在未来两年有望完全替代进口。(据新华社)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在线投稿
CopyRight 2009-2016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驻马店网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 备案号:豫ICP备120237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