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刊记者 董莉莉 文/图
药膳是我国医学的宝贵遗产之一,包括药粥、药茶、药酒、药饭、药菜等。保健药膳具有补益人体气血不足、扶正固本和对某些疾病有辅助治疗的作用。
如今,人们对健康越来越关注。作为儿女,都希望自己的父母能够健康地安度晚年,因此会买一些保健品、滋补品给父母。但在本文的主人公刘华文看来,保健品不如自己做的药膳好。
刘华文精心熬制药膳。
常吃药膳益养生。
药膳养生气色好
刘华文年轻时就喜欢美食,现在更是爱上了药膳。她除了向懂中医的朋友请教外,还经常结合自己的美食经验,熬制药膳。在药膳的保养下,年逾70的她气色红润,身板硬朗,让人羡慕。
刘华文告诉记者,她烹制药膳会根据时令、天气的不同选择不同的食材,再搭配一些中药。她说,养生应先养脾胃,党参大枣米饭、山药面条、大枣莲子粥、扁豆粥都是健脾益气的药膳。而用药膳调补肾气,可以提高免疫功能,达到抗衰老、延年益寿的目的。白参枸杞乌骨鸡汤、当归地黄炖乌骨鸡、鹿茸枸杞汤、胡桃粥、何首乌女贞子粥等都能起到补肾培元的作用。
刘华文认为,人与大自然是息息相通的。大自然有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养生也要与之呼应。春日,天气乍暖还寒,宜食用猪肺汤、白木耳冰糖汤。夏日,气候炎热湿重,可食用绿豆粥、荷叶粥、薏仁黄豆排骨汤。秋日,气候干燥,宜食用冰糖蒸雪梨。冬天,气候寒冷,宜食用附子桂皮牛肉汤,以增强自身阳气,增强抗寒能力。
刘华文说,她平日最喜欢和常用的食材有乌骨鸡、淮山药、红枣、茯苓、枸杞子等。这些食材在任何季节都可以食用。烹制用当归、党参等药材浸泡过的乌骨鸡,是她的拿手好菜。只要有亲朋好友到家中做客,她都会下厨做这道菜。这道菜带有浓郁的药材香味,鸡肉吃起来细嫩爽滑,鲜美可口,吃过的亲朋好友都赞不绝口。
“孩子们上班很忙,身体消耗大,所以我基本每天都会熬制一些汤。我大都用可以强身健体的食材和中药,根据气候和家人的身体状况进行熬制。”刘华文说,通过看书和向行家请教,她知道煲汤除了要适应季节和服用者的体质外,还要熟悉各种汤料的功效。
水果也能制药膳
刘华文表示,她家的孩子从小的饮食习惯就很清淡,所以她经常制作一些简单、美味的水果小药膳。孩子们都很喜欢吃。
刘华文表示,现在空气质量不好,雾霾严重,容易影响咽喉和肺部的健康,所以要吃些梨膏来滋阴润燥、润肺止咳。
她将雪梨榨成汁后,和百合、麦冬、贝母一起放入锅内加水煎煮,去渣取汁,再煎熬浓缩至膏,然后加入蜂蜜,制成秋梨膏,让家人每天冲水喝。秋梨膏有润肺健脾、清热化痰的功效。
“在流感盛行的那段时间,我经常熬薄荷梨粥。由于服用这种粥,那段时间,我和家人连普通感冒也没有得过。”刘华文说,薄荷梨粥的制作方法很简单:薄荷3克,梨1个,大枣6个,小米50克,加适量水煮沸即可食用。
刘华文说,薄荷是一种很好的药材,有疏散风热、利咽止痛的功效。薄荷梨粥不仅可以预防流感,虚火旺盛时也可以吃。
刘华文的小女儿在装修公司从事设计工作,平时比较忙。一顿健康的早餐,是保持一天活力的秘诀。刘华文早餐喜欢为女儿熬苹果红枣糯米粥喝。
刘华文表示,苹果具有生津润肺、健脾和胃的功效。这款水果粥非常适合早晚食用,具有宁心安神、健脑益智、消除疲劳的作用。刘华文表示,看到女儿吃得高兴,身体健康,她感到很满足。
食用药膳有讲究
记者了解到,药膳是将中药和某些具有药用价值的食物搭配进行养生,是我国传统饮食文化和中医食疗文化的一部分。它“寓医于食”,既将药物作为食物,又将食物赋以药用,药借食力,食助药威,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具有保健强身、延年益寿以及防病的功效。但是,药膳有别于普通的饮食,人们在使用时应注意中药的药性、服用药膳的禁忌等。
“饮食有节”是中医重要的养生保健原则,服用药膳同样应适量,短期内不宜进食过多,不可急于求成,应根据自身状况,经常小量服食,持之以恒。
值得注意的是,服用药膳虽有不少好处,但药膳的针对性和治疗效果远不及药物,只有两者配合应用,才能起到良好的效果。
适合自己的养生方式才是最好的。服用适合自己的药膳可以让身体更健康,反之,则会事倍功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