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无
流行词:飙泪 飙升 飙歌 飙车
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微笑(傻笑除外),也没有无缘无故的发飙(不含疯子)。一个人之所以会发飙,可能有以下几个原因: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受到了无法忍受的委屈,有超强的能力但无奈被束缚住了手脚,因为娇惯过于任性。
历史上有据可查的较早发飙的名人是春秋时期的江洋大盗盗跖。孔子前去劝他改邪归正,不料盗跖还未见到人就“闻之大怒,目如明星,发上指冠。”见了面又是一飙:“大怒,两展其足,案剑瞑目,声如乳虎。”差一点要把孔圣人杀掉。然后就是战国的蔺相如,他一心一意把和氏璧送给了秦王,却被慢待,满腔怒火再也抑制不住,于是“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不过,人家二位飙得很有成就,飙出了一个成语“怒发冲冠”。
飙是粗犷之行、任性之行,也是力量气势的象征。用到人身上,是人们感情外化的一个突出表现。有时候,可以看作是打破精神枷锁、追寻灵魂自由的行动。文明的进步、思想的解放、生活的简便使现在的人们更倾向于这样感性的表达方式。不过,这样虽然看起来很潇洒、很过瘾,但还是少发为宜。它不仅伤身体,还会伤感情。中国传统文化讲究的形象是君子温文尔雅、女子贤淑良德,做人应尽力克制自己,保持理性。而这种力量依旧相当强大。所以,在这样的环境下发飙更要小心了。也不要说现在是追求个性自由的时代,就可以飙得随心所欲,不要轻易将发飙和人性解放相提并论。即便没有传统文化氛围,如果大家都任性发飙,社会会成什么样子?
这个字的繁体字形为飆,在过去还有“飈”“飇”等异体字。它是一个形声字,从风猋声。本义是暴风。猋由三个犬字叠在一起,喻指一群犬。如果你面前只有一只犬,它可能奈何不了你,但如果你惹怒了一群犬,那情景会不会很恐怖?猋所描绘的应该是暴风的怒吼声,就像一群犬发出的怒吼一样让人不寒而栗、毛骨悚然。飙突出了三重意味:突然、猛烈、强大。它告诉人们这是突如其来的风暴。没有征兆,没有预告,突然降临,让人猝不及防。它是聚集了足够的力量之后到来的,所以态势猛烈,能量强大,排山倒海,所向披靡。
这个字,单看读音就可以想象到其鲜明的意象。汉字文化中,有一种读音意象。即人们读到某一个读音时,不看汉字脑海里就会浮现出一种特定意象,这种读音意象是由一个读音下的汉字共同形成的意象,所以不固定指某一个字。比如在biao这个读音里,汉字字数很少,容易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字是飙、彪、骠,它们形成了一种共同的意象:强烈、有力。这样,人们一听到这个读音,脑子里就会想到这一点。
在很多时候,飙的根本意图和追求的影响力不在于行动本身,更在于其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营造出的态势。就好像是战争中“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的计谋,修栈道的目的不是为了使用它,而是为了营造一种声势,让人家知道在做这件事情。所以,不管是飙泪,还是飙车、飙歌等,都要发泄压抑的感情,释放巨大的压力,让心情回归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