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中晚报数字报

2016年12月16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

读叶雨小小说集《感恩的鱼》有感

发布时间:2016-12-16 08:43:12  

大情感  大意象  大境界  大主题

——读叶雨小小说集《感恩的鱼》有感

□周豫琳

367071_《感恩的鱼》封面。.jpg 

《感恩的鱼》封面。

 陈德龙(笔名叶雨)是泌阳籍人士,与德龙兄相识久矣。20多年前,30多岁、风华正茂的他就已坐上了泌阳县财政局局长及县政府办公室主任的位置。后来他调到驻马店市区,继续升迁从政,担任领导职务多年。不想在他退居二线之际,却来了一个华丽的转身,重新唤醒青年时代的文学梦,玩起了小说创作。从闪小说、小小说,到短篇、中篇,甚至长篇小说,他都进行了可贵的尝试,且一发不可收,在多家报刊发表、获奖的同时,今年春天里出版了长篇小说《龙兴时代》,反响不小。而现在他的小小说集《感恩的鱼》又悄然问世,可谓硕果累累,让人敬佩。

本人尽管舞文弄墨30多年,但成果不多,特别是小说创作,虽然喜欢看,但写的极少。近年来,德龙兄的小小说作品,本人不少看,但由于水平有限,只能简单谈一下我读了部分篇章后的肤浅感受。

德龙老兄的小说,给我的总体感觉是好看、耐看、想看,作品的思想内容与艺术形式已达到有机的结合。

收录在《感恩的鱼》集子中的141篇作品,闪小说、小小说135篇,短篇小说6篇,题材涉及面广,有现实内容,也有历史故事;有上层社会,也有百姓生活;有官场情场的,也有军事传奇的;有情趣小品,也有哲理小品……几乎囊括了文学所有的触摸点。弘扬真善美,鞭挞假恶丑,几乎篇篇好看、耐看,让人想看。这恐怕与他丰富的生活体验相关联吧。此外,他的功力还来自文学的修养、透彻的观察、生命的感悟和灵魂的飞翔。我以为,这实质上也是作家之所以成为作家的根本所在。如此一来,高大威猛的德龙兄,与看似小巧实际上张力强大的小小说自然融合在一起,也是情理之中的事了。

大凡小说都应当有个好看而吸引人的故事。换句话说,故事性是小说不可轻视更不能忘却的基本元素。在这方面,德龙兄演绎得很到位,也不失有味。他很会讲故事,把中国传统小说创作技巧之精华运用得恰到好处。他的闪小说、小小说篇幅都不长,千字左右,少的也只有三五百字,笔墨精练老道,文字干净利索,构思奇巧独到。有故事有人物更有悬念,一开篇就能抓住人的阅读激情,让人一路畅快淋漓地读下去。快抵达终点时,一个出奇不意的结尾,反将整个作品推至高潮,给你一种意想不到的审美快感,从《傻丫》《还账》《真相》《解闷》《一只痴情的鸡》等篇什中可以窥见一斑。他以较强的叙述能力和极富个性的叙述姿势、叙述腔调和叙述路径,把故事讲得生动有趣、扣人心弦、耐人寻味。

德龙兄的小小说,没有因为篇幅小,而给人以小家子气的感觉。相反,其许多作品,从小中写出了大,写出了大情感、大意象、大境界、大主题,我曾经看过的许多篇章均如此,能让我们的思考走得很远,走进一个巨大的空间。

小小说因篇幅小,塑造人物起来有一定难度。而在德龙兄的小小说中,有众多令人难忘、具有鲜明个性的人物形象:《还账》中的丁一,《一只痴情的鸡》中的桂花,《感恩的鱼》中的瘫奶,《春夜》里的娟子等,作者适度的人性把握,人物刻画得入木三分,既有深度和独创之处,又使我们或若有所思,或会心一笑,或欲罢不能,或喟然长叹。

德龙兄的小小说创作技巧已趋于成熟,他对此种文体别样的审美理念已作出了不懈的探索。然而,个别篇什也正是因为技巧,而显得生硬或程式化。从无技巧到有技巧,再到无技巧,应是文学创作的一条基本的规律和每个作家应追求的境界。

几年前,在确山的一次文学活动中,我就对老乡德龙说:大器晚成呀!他竟然双目一瞪,好像我讥笑他一样。而现在,我还要对他说:最美不过夕阳红,八旬仍是好风景!期待他继续努力创作,为我们奉献出思想性和艺术性俱佳的篇章来。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在线投稿
CopyRight 2009-2016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驻马店网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 备案号:豫ICP备120237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