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刊记者 苏弼坤
天气逐渐转冷,关于“热车”的议论又开始出现。有人认为“打着就走,现代科技产物哪有那么矫情”,也有人认为“不热几分钟就开走,跟毁车差不多”。
“热车”这个词对老司机们来说非常熟悉。当汽车还在“化油器”时代时,“热车”这一举动是司机们冬季开车经常干的事。因为化油器有一个最佳工作温度区间,在没有达到工作温度之前,不能把燃油很好地雾化稀释,导致供油系统不能正常工作。如果在化油器达到工作温度之前就开车上路,轻则转速不稳,重则直接熄火。所以,老司机们养成了在上路之前“热车”的习惯。
但是,现代汽车都采用电控汽油喷射系统,化油器早在2001年就被淘汰了。仅看名字我们就知道,电喷系统的工作原理与化油器是完全不同的。它通过电脑控制,能够精确控制喷油量,也能保证良好的雾化效果,启动后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可以稳定转速,外界温度对它的影响很有限,所以“热车”这个举动就不需要了。
现在,如果开车前还原地热车,不但没什么用处,反而是一种浪费。因为司机在原地热车,发动机必须要开着,这不就是赤裸裸的浪费嘛!而且怠速工况下的油耗本来就不低。同时,在怠速情况下,发动机的进气量会变低,燃油燃烧不充分,容易造成积碳,积碳又会导致动力下降,动力下降会导致油耗进一步增加,这样就形成了恶性循环。
当然,如今开车也并不是说完全不需要热车,而是此时的“热车”非彼时的“热车”。现在的电喷系统对温度不敏感,但润滑系统对温度比较敏感,低温环境下,机油的黏度高,流动性差,润滑能力差,机械部件之间的磨损比正常工况下要严重。所以,考虑到润滑系统,还是需要一个暖机过程的。现在的“热车”是指上车启动出发后温柔驾驶一段时间,待油温和水温都正常了,再尽情驾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