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报记者 高琳琳
本报讯 “近段时间那个书店都关着门,不知道是停业了还是店主有其他事,以后再想淘老书或者名著就不容易了。”昨日上午,家住市中华大道五巷驿城区人民街道风南社区的李斌失望地说,家门口的书店一直没开门,他担心书店从此关门。
“我从小就喜欢看连环画。那时候家里穷,父母不会拿着买粮食的钱给我买课外书,附近的旧书屋是我最喜欢去的地方。”今年49岁的李斌说,图文并茂的连环画是大家的最爱。那个年代的孩子几乎每个人都有在书店看小人书忘记时间的经历。小人书摊,曾经是多少人舍不得离开的地方。
在李斌的记忆里,他经常去两家旧书屋,一家在市中山街中段,现在已经拆迁,另一家就在家门口不远处,但现在也关门了,因为他住的这一片也即将拆迁。
“开旧书屋的老板对他们这些前来蹭书看的孩子都很宽容。”在李斌的记忆里,这些书店的老板好像都戴着眼镜,很斯文,不太会做生意,只要有人来看书或者买书他们就很高兴,还热情地介绍。
“屋里都是书柜,里里外外全是书。书店摆设陈旧,书籍种类繁多,就像一个小型图书馆。”李斌回忆,那时读书对于大多数家庭来说是一件奢侈的事情,家里姊妹多,根本不可能供几个孩子读书。为了看自己喜欢的书,他会帮父母干活,得到允许后到书店或者小人书摊找一本小人书看。
李斌说,参加工作后,工资除了填饱肚子外,剩下的都买了小人书。那时候,小人书几毛钱一本,一买就是几本。在这些小人书中,他最喜欢看《铁道游击队》《林海雪原》《水浒传》《八仙过海》。
那时,小人书的种类很多,从绘画角度上看有木刻、水彩、钢笔线描、铅笔素描、剪纸等。从内容题材上讲,起初大部分是《八仙过海》等名著。
“我小时候收藏很多小人书,但是大多被亲戚朋友借走了,还有一些被家人当废品卖了。”李斌说,去旧书屋淘书能带给自己精神上的满足。
“就像现在的孩子喜欢去网吧一样,那时候我最喜欢去的地方就是书摊。”李斌感慨地说,随着社会的发展,旧书屋越来越少了。现在,遇到卖旧书的,他就会买几本,既是收藏,又是对儿时痴迷书籍的一种补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