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中晚报数字报

2016年10月27星期四

按日期检索

放大 缩小 默认

想家的滋味

发布时间:2016-10-27 07:39:22  

想家的滋味

 

□荣燕玲

 

1983年夏天,驻马店师范学校首次招收初中毕业生。16岁的我金榜题名,从此跳出农门,端上了“铁饭碗”,吃上了“商品粮”。

我从小就是个感情脆弱的人。初次离家,看着送我报到的父母渐行渐远的背影,眼泪不争气地夺眶而出。接下来,《教育学》《心理学》等学业课程以及校园内浓浓的培养小学教师的氛围,更是让我心灰意冷。拿到录取通知书的喜悦和憧憬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是孤独、无助和一辈子做个小学教师的不甘,甚至产生了退学回家上高中考大学的念头。淅淅沥沥的秋雨声里,想家的滋味像家乡田野里疯长的野草,将我包围。

学校门前是驻泌公路。为了能侥幸碰见家乡人,每天中午和下午放学后,我就会跑到学校大门口,眼也不眨地“搜”遍过往行人,回家的念头一天比一天强烈。

当时,每周要上六天课,周六下午仍安排课,5时许才能放学。所以,周六下午放学后,即便我匆忙赶到北岗楼,并顺利搭上开往遂平的公共汽车回到县城,从县城发往我家乡的每天下午仅有一班的公共汽车也早已不见了踪影。遥望西北家乡方向,我不止一次地想,要是能把家里的房子装上轮子推过来就好了。

当时,高我们一届的师哥师姐,多是已成家、离妻别子前来求学的“民师”。因为家务缠身,几乎每个周末他们都会骑上自行车,赶回家与妻儿团聚。看我归家心切,同村的师哥就自告奋勇带上我,与文城、诸市、张台的几位老乡结伴,乐此不疲地赶回家。

入学当年10月初的一个周日下午,阴云密布。我经文城、诸市,再入驻泌公路返校。刚出诸市街,就下雨了,而由此向南到驻泌公路,还有几公里坑洼不平、满是车辙的土路。一旦下大,泥泞满地,自行车将寸步难行。我顾不上多想,只得拼命蹬车,还要防止车轮滑入车辙而摔倒。偌大的旷野里,几乎没有了人影儿,豆大的雨点砸在脸上,砸在脚脖儿深的黑土里,溅起一股股土腥味儿,回响于耳际的全是雨声。

万幸的是,趁着雨势不大,我跑完了这段土路。但我刚上驻泌公路,瓢泼大雨就倾盆而至。瞬间,我就被大雨吞没。白茫茫的雨幕里,看不见人影,听不到人声,任凭偶尔疾驰而过的汽车将积水溅在身上。流淌在脸上的,除了雨水,还有泪水。

后来,从沙河店老家回纱厂上班的一个30多岁的工人大哥骑车撵了上来,我才得以与他结伴而行,直到学校门口。时隔多年,我已忆不起他的容颜,只记得他的车把上挂了一小捆老丝瓜。感谢这位大哥,在我孤苦无依的危难时刻,伴我一路同行,在暴风骤雨中,给我带来一丝暖意。

后来我才知道,那天我走后,母亲一夜无眠。第二天天不亮,父亲就冒雨前往学校。直到从寝室门缝看到那辆熟悉的“飞鹰”,他心里的一块石头才落了地。

由于长期长途跋涉,我的体力和耐力都得到了很好的锻炼。在学校的3年里,每年春冬两季的运动会,我都能在女子长跑、跳高这两个比赛项目中夺得名次,为班级争光。

30年,弹指一挥间。学生时代的这段宝贵经历,成为我人生旅途上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历久弥新,没齿难忘。

一直有个梦想,骑上那辆老式加重自行车,重温当年那段“长征”路。但时过境迁,沧海桑田,要圆梦,谈何容易?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在线投稿
CopyRight 2009-2016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驻马店网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 备案号:豫ICP备12023742号|